中国民航协会机场管理委员会现代医学航空救援专业组简介
文章来源: 中华急诊网 发布日期:2003-09-22
中国民航协会机场管理委员会现代医学航空救援专业组1999年11月6日在京成立,隶属中国民航协会机场管理委员会,由中国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援医疗单位组成,目前已有六十六个成员单位。专业组的成立得到了卫生部医政司、中华急诊医学会和民航总局、民航协会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
本专业组的宗旨是贯彻国家和民航总局有关应急救援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促进民航现代救援体系的发展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在主管部门和民航各机场应急救援医疗单位间充分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
其任务是:及时交流国内外航空急救、灾害医学最新信息,加强与国内外医学学术团体的联系:深入开展适合民航特点的医疗急救、灾害救援、对伤病旅客急救优质服务、以及进行相关的研究协作和培训;并承担政府交办的应急医疗任务。
专业组成立后进行了以下工作:
1、成为中华急诊医学会集体会员
专业组工作任务既属民航系统管理,又受中华医学会业务指导,尤其与急诊医学会的灾害医学、创伤急救、院前急救、危重症监护等专业密不可分。2002年3月28日申请并被批准为中华急诊医学会集体会员,专业组常务副主任为代表成为学会委员,接受急诊医学会的业务指导,为加强与国内外急救组织的学术交流,提高民航应急救援整体水平创造了条件。
2、成为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
专业组根据航空医疗救援特点和工作需要,在中华急诊医学会的指导下,申请《民用运输机场现代医学航空救援培训班》,2002年12月正式被批准为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纳入中华医学会的继续教育轨道。聘请国家知名医学专家和民航高级专业人员授课,培训内容符合国际民航组织对机场应急救护标准的要求和国家民航总局应急救援规则规定的培训;I项目。以达到为航空事业培训出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保障航空医疗安全的目的。尽快与国际航空急救领域接轨。
3、宣传贯彻民航总局任务与组织年会密切配合
为全面总结经验、团结协作、真正务实地开展工作,共组织了三次年会,使成员单位了解专业组的性质、工作细则和总结经验,增强了专业组的凝聚力。会议采取与贯彻民航总局有关任务相结合的方式,分别与《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设备配备》宣贯会、《统一规范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服装》贯彻会、《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规范》编写征求意见讨论会同时举行,得到民航总局和中华急诊医学会领导的支持,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
4、出版现代民航急救医学杂志
完成内部刊物《现代民航急救医学》的报批、审查及九期出版任务,主要汇集报道全国机场急救工作的特色活动、刊登各类医学研究论著和灾害医学译文、介绍成员单位、应急救护培训、急救专题研究、信息交流、国际动态等。
5、定期举办《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现代医学航空救援培训班》和组织急救观摩
专业组成立后分别在北京、上海和西安机场举办《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现代医学航空救援救培训班》共三期,每期均有50余个机场百余名同志参加培训。采取民航专业人员和医学专家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备有书面教材。全体学员普遍认为培训班密切结合民航救护的实际需要,提高了民航急救人员在航空器事故、机场突发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2001年9月组织部分成员单位参观了新疆乌鲁木齐和深圳机场的应急救援大演练。
2002年7月在杭州与中华急诊医学会华东分会共同组织《急救新技术开发研讨会》聘请香港教员交流急救经验和演示急救技术。
6、完成统一民用运输机场医疗急救服装设计研制工作,
受民航总局委托,承办了统一民航机场医疗急救服装的研制和统一配发工作,规范了民航医疗救护人员整体形象。
7、协助民航总局规范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工作
完成国家标准《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应急救护设备配备》和民航总局《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规范》编写任务。
8、成立《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协作网》
充分利用民航急救资源优势,建立急救服务网络,推动与国内外急救组织的合作。2003年3月至6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充分体现了它的功能。
9、参与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试评估
配合民航总局建立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评估系统和专家库,协助总局检查应急救护各项制度、规定执行情况,突出保障安全与救援,起到专业技术支撑作用。200年9月配合民航总局完成对乌鲁木齐机场应急救护工作试评估。
随着民航改革的深入发展,专业组也要抓住机遇,继续围绕民用运输机场应急救护工作,在灾害医学、创伤急救、院前急救、危重病监护等急救领域发挥现代医学航空救援专业组的作用,不断探讨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强急救信息交流,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民航协会机场管理委员会现代医学航空救援专业组
200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