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防非典五个疑点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发布日期:2003-09-22
疑点之一 新加坡非典病例会不会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一度销声匿迹的非典幽灵再度显露。新加坡卫生部2003年9月9日下午证实,在新加坡总医院的一名非典疑似患者确实感染了非典病毒。这是自世界卫生组织在7月5日宣布本轮非典疫情结束后全球出现的首例非典患者。此事马上对当地股市造成冲击,为5个月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经过反复对这名27岁的华裔男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试,发现结果均呈阳性。因此,新加坡卫生部现将该病例视为非典病例。不过新加坡卫生部强调,该病例只是独立的个案,若按世界卫生组织对非典的新定义,该病例并不能被算为非典病例。为安全起见,与其有接触的25人已被要求在家隔离,新加坡的医院也提高了预防等级。
这例非典病人是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2003年8月26日开始发烧。世界卫生组织高级官员说,他极有可能是在实验室感染的病毒,这一个案不会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也没必要再次发出旅游警告。新加坡卫生部认为,由于这一病例发现早隔离早,因而不会造成大范围传染。
新加坡卫生部一名发言人2003年9月12日说,被感染者已经退烧,“正在康复之中”。
疑点之二 如何严守国门?
新加坡的这一非典病例使全球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对非典的弦绷得更紧了。
我国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高度关注新加坡发现非典患者一事,并继续对非典疫情保持高度警惕。
国家质检总局2003年9月10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密切关注境外非典疫情动态,继续坚持监测制度,防止非典疫情传入我国。
以北京为例,北京检验检疫局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相关单位立即落实防控非典的6项措施。从2003年9月10日起,首都机场已经开始对境外来京的重点航班进行更加严格的检疫。
这6项措施包括:紧急启动《首都机场口岸非典防治工作预案》,布置好机场口岸的非典防治工作;充实出入境通道一线检疫力量,要求所有入境旅客如实填写《入境检疫申明卡》,加强现场巡视检查,密切观察入境旅客有无身体不适症状,利用远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加强对新加坡入境旅客的查验;严格对来自境外航班的卫生检疫和消毒处理工作;加强与民航、北京市卫生局和疾病控制中心等方面的协作,加强有关信息沟通,做好口岸综合防控非典工作;充分利用专门的实验室、出入境隔离检疫室等设施,做好与口岸非典检测有关的科研工作,并加快科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加强检验检疫部门职工尤其是口岸一线检疫人员的防护工作。
疑点之三 国“恢复非典疫情零报告”的说法是否准确?
据有的传媒报道,“××地首先恢复了每日的非典疫情零报告制度,其他城市也在陆续恢复。”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我国对非典疫情的零报告制度从未停止过,又怎么说得上恢复?卫生部新闻办公室、疾病控制司有关负责人就非典疫情报告问题向社会强调:各地非典疫情虽已消失,但疫情零报告制度从未停止过,而且将持续下去。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解释零报告制度时说,零报告制度不同于不报告。当某一地区没有出现疫情时,当地的卫生厅局也必须上报。上报疫情情况可以为“零”,但决不允许不报告。
如果说停止或中断,是指每日对社会公布非典疫情。因为从2003年4月20日,卫生部门开始每日对社会公布非典疫情,一直持续到8月16日最后两例非典患者出院,每日非典疫情发布才中止。4月下旬,非典疫情达到高峰,每日确诊人数超过两百人时,卫生部都如实予以公布。今后,如非典疫情有所变化,卫生部门还将依法予以公布。
疑点之四 国是否出现了非典疑似病例?
最近一段时间,社会出现又有非典疑似病例的传言。秋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人们对于高烧、咳嗽等症状较为敏感和警惕,但这并不是非典疫情反弹。卫生部反复对北京等地的非典疫情进行核查。迄今为止,各地任何一家医院都没有出现非典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卫生部有关人士分析说,秋季本就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人们对于高烧、咳嗽等症状较为敏感和警惕,这对于防止非典疫情反弹是一件好事。
另外,为防止非典疫情反弹并蔓延,各地都在制订预防非典的紧急预案,进行紧急模拟演练。紧急模拟演练不是“实战”,这些举动是为了吸取非典今春蔓延的教训,以便防患于未然,并非已出现了非典疫情。
疑点之五 种流感疫苗能不能预防非典?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应该考虑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工作。虽然流感疫苗并不能预防非典,但注射流感疫苗有利于快速确定非典疑似病例。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可有肠胃不适,早期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诊断困难。
如果一旦出现非典疫情,大量的流感病人和非典病人在早期症状一致的情况下,容易混淆在一起,可能把流感当成非典,把非典当成流感,这就有可能在人群中造成更大的传播。这不仅浪费了医疗资源,也不利于对非典的防治工作。如果大批易感人群提前注射流感疫苗,如果把流感发病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上,一旦出现非典疫情,医生就能更快、更准确地诊断出非典疑似患者。
卫生部近期发布了《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试行)》,特别强调了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建议在那些易感人群当中进行流感病毒的接种。易感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和身体比较弱的人,还有在公共场所接触病人比较多的地方,包括医院工作的人。
全国很多地方都正在开展接种流感疫苗的工作。北京市2003年加强了流感疫苗的储备,从历年的40万人份增加到2003年的100万人份,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50万人份作为应急,全市原有的300个流感疫苗接种门诊增加到了427个,大规模的集中接种流感疫苗将从9月下旬开始。
北京市还在远郊区县增加了20个流感监测点,使流感监测网络的覆盖面扩大。监测时间也由往年的11月份左右提前到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