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关键字:
学术动态

    字体: | |

我刊通讯编委孙同文教授获2015年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科技之星”奖
文章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 发布日期:2016-02-06

 捧起水晶般的奖杯,手握红灿灿的获奖证书,众人的掌声回荡全场。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健康报社主办的“传递健康,传承希望--2015年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推选活动”颁奖典礼于2016年1月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通讯编委、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科主任、急危重症救治专家孙同文教授荣获2015年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科技之星”奖。

在国家卫计委的指导下,健康报社于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开展了“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推选活动,发掘了一大批医药卫生杰出工作者,他们的事迹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了继续发现医药卫生界先进典型,将他们的事迹广泛传播,以达到树立行业“标杆”,弘扬卫生职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2015年,“传递健康,传承希望--2015年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推选活动”以“健康的希望”为主线,继续推出并表彰在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内默默耕耘,并有突出贡献的骨干力量,以他们为行业楷模弘扬正能量,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本次活动经过推荐申报、初选审核、群众投票、评委会评审等环节,综合评出40位“生命英雄”。包括兢兢业业工作、在本职岗位上有不俗表现的“平凡英雄”21名;在医药卫生科技研发领域、临床医学或医学教育领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技之星”10名,分别是北京安贞医院顾承雄教授、武汉协和医院姚尚龙教授、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赵杰教授、复旦大学华东医院张国桢教授、武汉同济医院马丁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忠军教授、无锡市人民医院陆培华教授、江西儿童医院黄金狮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林洪丽教授、郑州大学一附院孙同文教授;对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作出杰出贡献,并积极开展中青年传帮带工作的 “突出贡献”奖4人;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救灾、国际救援中勇担重任、不畏艰辛的医疗“志愿团队”5个。

健康报总编辑周冰(左一)为10位“生命英雄-科技之星”颁奖(孙同文教授右五)

【个人简介】
孙同文,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一附院综合ICU主任兼心内科副主任。
临床医学博士,现任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专委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急诊急救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委会理事,河南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候任会长,河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科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常委,郑州市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通讯编委,美国Journal of Critical Care,Clinical and Experiental Hypertension,Heart &Lung ,Medical Science Monitor,QJM,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等SCI杂志审稿人。获“河南省十大青年科技领军人物”,“河南省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人才”,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Chest , Critical Ca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 Plos One, BMJ Open 等SCI收录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厅级课题多项,获河南省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事迹介绍】
医疗、科研、教学,这是孙同文的工作“三部曲”。孙同文教授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立足本职岗位取得一些不俗成绩,赢得大家的敬佩与赞扬,但或许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多年来“常怀尽责之心,谨记为医之道”的结果,只是尽到了一个医者应尽的本分。


医术是医生的立身之本,不少勇于进取、追求卓越的医生都在临床这片“校场”展示出实力与成绩。孙同文在致力临床上同样交出一份优异的成绩单。
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是孙同文的一个强项。在急诊科工作期间,他成功救治14例群体铊中毒,重症病毒性脑炎并急性胰腺炎、MODS,重度百草枯中毒并MODS,90岁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重症肺炎等患者。2011年11月任综合ICU主任,带领综合ICU医护人员,成功治愈昏迷40天的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并MODS,晚期妊娠并自发膈疝,晚期妊娠并重症肺炎、MODS,93岁高龄盆腔肿瘤破裂并感染性休克、MODS,重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昏迷,重症肌无力并昏迷、重症肺炎、MODS……
在争夺生命的分分秒秒之间,孙同文清楚,医生除了要有过硬的救治技术,还应当有不抛弃、不放弃,一分希望、万分执著的负责态度与敬业精神,将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落实到每一个行动、每一个细节中。
在日常工作中,孙同文不仅注重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还注重医德、医风建设。前来找看病就医的,不论生人、熟人,也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他都坚持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用精湛的医术,良好的服务,挽救患者的生命,为病人解除痛苦。
他通过以身作则及带领团队拒收病人和家属任何形式的红包和答谢,向社会传递出这样的“好声音”:到郑州大学一附院看病,不仅不用送红包,而且可以得到最佳的诊治和服务。
近两年来,孙同文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厅、卫生厅等多项重量级项目。并发表多篇SCI论文及论著。在科研上的不懈探索,使他不断开阔视野,丰富医学知识,提升医疗技能,为更好地履职尽责奠定了重要基础。
孙同文承担了研究生、本科生、留学生《急诊医学》教学任务,带教硕士研究生多名,毕业的学生工作于郑州大学一附院、二附院、中心医院,及新乡医学院一附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等等多家医院,可谓桃李满天下。
为了进一步推动急诊与危重症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普及、推广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的指南和诊治规范,提高河南省急重症救治的整体水平,孙同文带领团队积极牵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急危重医学方面的研讨活动。自2012年起每年举办“中原急危重症论坛”,现已成功举办四届;2013年起每年举办 “急危重医学讲座”两期,现在已经举办六期,使得数千名医生受益;2014年起,每年举办“荟萃分析学习班”,已成功举办两次,数百名研究生和青年医生通过学习写出了高质量的荟萃分析论文,提升了科研技能。 


孙同文所工作的郑州大学一附院,始建于1928年,前身为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社会美誉度。“厚德、博学、精业、创新”是院训精神,也是一附院人执著追求,努力拼搏,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的“行动指南”。
综合ICU,是该院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综合ICU成立于2011年9月,有重症监护床位46张(含负压病房2个),医生20人,护士68人,同时有在读研究生、住院医师规培学员、进修生二十余人。科室设施一流,技术先进。年收治重症患者2000例左右,凭医疗实力和良好的服务在社会各界广受好评。
综合ICU成立四年来,孙同文带领团队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2项。他本人于 2011年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科协、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农科院联合评审获“河南省十大青年科技领军人物”。
无论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也无论获得了多少荣誉,对孙同文来说这一切都代表着过去。医学是探索无止境、奉献无止境的事业,他将为梦想而全力以赴,托起一位从医者的神圣职责和价值高度。

文章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