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关键字:
学术动态

    字体: | |

【特色基层医院急诊医学科】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文章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第4期 发布日期:2016-04-08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简介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成立于2002年,设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是由天门市120急救中心、急诊部、重症医学科组成的一体化与国际接轨的EMSS急救体系,开创了湖北省县级基层医院急救模式的先河。现为天门市急诊质量控制中心,承担全市及周边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任务及急救技术的培训推广。全中心现有医师38名,其中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 20名,住院医师13名;护士106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0名,主管护师41名,护士55名。
急诊部成立于1978年,由通道式急诊逐渐发展为集急诊诊断、急诊观察、急诊病房、E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为一体的急救综合治疗专科。急诊抢救床2张,急诊观察床10张,急诊病房床位31张,EICU 床位15张,24小时全天候开放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儿科;能开展各类外伤、意外事故、各类疾病急性发作的急救及初步处理,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能开展深静脉置管、血流动力学监测、抢救各种原因的休克、循环衰竭等;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治疗及床边Tco2、Sao2监测及分析;床旁血液净化;对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尤其是胸、腹、四肢损伤的诊断、抢救与手术。2015年急诊量11万人次。
为规范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颅脑外伤、多发伤的处理,2015年以急救中心为龙头结合各相应专科成功组建天门市急性脑卒中诊疗中心、胸痛中心,并拟组建创伤外科中心。做到“救”、“缓”、“稳”、“转”。
120急救中心组建于2002年,现已建成完善的“120”急救呼叫网络系统,由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站及分布于天门各乡镇的5个子站点组成。配备有先进的调度系统、GPS定位系统、性能优良的急救车及信息系统,负责本区域和毗邻地区的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的现场救护并对患者实行安全转运。急诊中心所有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及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如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业务。截止到2016年2月底,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站已接诊各类急诊患者近55万余人次。先后参与了60多起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的现场救护,出诊次数从2003年2300次逐年上升至8200次/年,挽救了数万濒临死亡的生命,被人民群众誉为“生命的守护神”。
ICU病房成立于1999年,经过17年努力,科室规模由初期4张扩大到30张,现为天门市重点学科。科室能独立开展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及呼吸力学监测、微创气管切开术、PICCO、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床旁超声;对各种急腹症(包括重症胰腺炎)、严重的多发伤、复合伤进行救治,尤其是胸、腹、四肢损伤的诊断、抢救与手术;对营养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满意的肠内、肠外营养;床旁血液净化;心脏外科手术的术后监测,对各种原因所致的ARDS、MODS进行抢救治疗。
近五年来,急救中心有5项科技成果通过市级鉴定,2项获天门市学术进步一等奖,发表统计源论文12篇。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秉承“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做到急救社会化,抢救现场化,流程标准化,院内院外一体化的急救模式,各环节相互衔接,环环紧扣,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医疗服务。

文章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