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关键字:
学术动态

    字体: | |

【特色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珠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文章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第4期 发布日期:2016-04-11

珠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简介

珠海市人民医院ICU创建于1994年,当时只有4张病床的简单外科监护室,主要以抢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为主。2006年医院成立综合ICU正式落户使用,设有病床15张,2010年综合ICU更名为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现已形成完备的亚专科6个,含SICU、RICU、CCU、心外ICU、神经内科ICU和EICU。总床位数达到70张床,年收治危重病患者1500人,抢救成功率达到85-90%。珠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是珠海市目前规模最大、设计最合理、抢救设施最齐全、收治病人最多的重症监护科室,肩负着全院乃至全市的危急重症救治工作。2011年我科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的称号,这是珠海地区第一个取得省临床重点专科荣誉的科室。在学科带头人赵灵主任的带领下,科室不断致力于技术水平、医疗质量、人才队伍、人才培养和专科文化等方面建设,使重症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壮大。
1、人才培养方面
科室注意各梯队人才的培养,注重层级管理,每年有计划地选送医护人员到省内外进行学习交流。专职医师已经全部取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5C培训班合格证,全科继续教育达标率100%。2012年-2013年医院率先选派我科赵灵主任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圣米高医院进行博士后的研究学习,搭起了加拿大与珠海重症医学科学习与研究的桥梁。在护理方面也选送护理骨干苏真娇通过严厉的考核参加广东省与香港联合举办的“赴港专科护士”培训。学成归来后均在科室发挥重要的带头作用。在科主任和护士长的领导下全体医护人员向重症医学最高端临床学术领域为愿景,积极打造一支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掌握各项先进医疗技术的队伍。
2、医疗设备及技术特色方面
原ICU主要以抢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为主,随着ICU设备、人才的不断完善扩充,现在已开展了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性休克、严重复合伤、中毒、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重症肺炎、重大外科手术后围手术期治疗等重症患者的综合治疗及管理。科室拥有一流的监护系统,配备了各种类型功能配置齐全的呼吸机(德尔格V500呼吸机4台,Evit 4 呼吸机9台,PB系列呼吸机11台,Maquet servo-i呼吸机4台,纽邦转运呼吸机6台等),还有PICCO2监测仪、BIS双频脑电监测系统、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各种微量泵、输液泵以及输液管理系统等等。开展了中心静脉穿刺术、PICC穿刺术、有创血压监测、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安装、床边CRRT(血液透析) 等核心技术。积极、稳步开展一系列新业务和新技术,如ECMO(体外膜肺)、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PICCO2(血液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监测)、BIS系统脑功能检测、无创心排监等各项先进设备技术为患者进行严密、动态、准确的监测及及时、高效的治疗。
3、在科研工作方面
近几年主持和参与部级、省、市及卫生局科研立项课题6项,在intensive care杂志、critical care杂志、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 杂志、thoracic disease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等发表论文60余篇,参加编写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使我院的危重病医学在省内有一定的影响,走在了省内的先进行列中。珠海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将以临床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对危重病为重点的多项科研课题进行研究,使某些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重症医学科在巩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瞄准国内先进水平,为构建我市为重病抢救的功能体系作出贡献。

学科带头人
赵灵,科室主任,主任医师,珠海市医学会重症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分会常委,从事重症医学一线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30余年,精通重症医学各项特色技术,主持开展了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连续性血液净化、体外膜肺等新技术(ECMO),每年应邀参加主持国家级、省级临床学术会议多次。擅长于神经外科(创伤)重症病人的重症评估及治疗、脏器功能与生命支持管理、感染控制、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营养治疗,以及重症胰腺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等。所负责的重症医学科目前已经是区域性较大规模重症病人转诊救治与重症医学研究中心。历年来,指导与参加了大量院内及市的重症患者成功的抢救治疗工作。参加了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ICU诊疗指引与管理规范》编写工作。

文章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