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简介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是花都区规模最大,接诊患者最多,具有综合实力的学科之一。具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及良好的人才梯队和人才优势。一直以来承担着花都区政府重要会议及突发性事件的医疗保障工作。2010年承担并圆满完成亚运会定点医院工作。
医护人员具备院内急救、院前急救的综合能力。能在院前开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电除颤、抗休克、止血、包扎、固定等急救技术。并经过大批伤员检伤分类、现场处置培训和演练。医疗质量保障,近年来承担并顺利完成批伤员的救治,集体食物中毒、车祸伤等救治。日急诊量400-600次/人,月出车量在7500-9500多车次,抢救成功率在95%以上,极大满足花都区居民需求。
一、急诊科的建设注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以急诊医学先进发展理念为导向,按现代急救医学体系建立了有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创伤救治、重症监护等多学科整合而成的高效团队。
二、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如微信等,建立院前急救群,院内急救团队可以通过该平台远程对接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现场,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及取得患者资料参与抢救过程,以及决定是否支援等。同时可以提前安排好院内急救团队和设备,做好进一步救治工作准备。实现急危重症患者“120院前急救—院内急救—EICU”无缝对接、高效的一体化运作流程。充分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
三、坚持预检分诊,建立“分级、分区管理”。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治疗优先及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原则,对到达的患者进行快速分类。让患者在正确的时间内,在正确的地点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医疗救治。按照卫生部《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则》要求实施分级、分区管理。一级(危急)患者需立即处置,二级(危重)患者优先诊治(5min以内),三级(急症)优先诊治(30min以内)。抢救室患者100%实施MEWS评分、格拉斯评分(GCS)(昏迷患者)、创伤指数(TI)(创伤患者)。
四、注重绿色通道建设,针对急救患者特点,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死、中毒、和脑卒中绿色通道等救治系统。
1.创伤绿色通道救治系统。以急诊医学科、创伤外科、检验科、影像科等共同组成。实施专业创伤救治,建立一站式的严重创伤救治模式,基本实现黄金一小时的损伤控制手术,提高了创伤救治水平。
2.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救治系统。通过急诊医疗服务系统、急诊医学科、心内科、影像科等多科室紧密合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快速准确诊断、危险评估,对患者进行快速再灌注治疗。大幅度减少患者死亡率。
3.中毒患者绿色通道救治系统。该系统由120、急诊医学科、消化内科、急诊EICU、检验科组成。该系统建立大大提高了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
4.脑卒中绿色通道系统建设。有急诊医学科、神经内科、放射科、检验科共同组成。实现脑卒中患者快速诊断和溶栓治疗。为脑卒中患者抢救赢得先机。
五、急诊医学科与重症医学科组成危急重症救治专科。突出以生命支持和器官保护为核心的特色技术:呼吸支持、持续床旁血液净化、危重病人镇静、镇痛及营养支持等。具有救治多脏器功能不全、ARDS、脓毒症、急性中毒、创伤及围手术期重症病人等为基础的综合救治能力。
1.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评估、监测及救治:对危重病人量化评估,微量泵控制多个药物个体化给药,调控细胞内环境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结合镇静和“无痛化治疗”,镇静状态下心肺脑复苏的救治等,大血管术后、严重多发创伤的高级生命支持,救治成功率在93%-95%以上。
2.对脓毒症、多器官功能不全将持续血液净化技术(包括高容量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以及各种模式的组合等)应用于重症脓毒症及伴有或不伴肾功能不全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等多器官功能不全病人,有效清除血液中中小分子毒素和代谢产物,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提供营养代谢支持,有效控制体温,同时可以维持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效果良好。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救治:根据创伤性ARDS的发病、发展规律,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在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根据不同病人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联合肺复张法、高容量血液滤过疗法等,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4.急性重症胰腺炎(ASP):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亡率极高,治疗周期长,花费大,是现代医学的难题。我科积累多年经验,多学科联合,采用早期高容量血液滤过维持内环境稳定、经鼻空肠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谷氨酰胺维护肠道粘膜屏障、防止菌群移位等综合治疗手段,极大的降低了病死率,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减少治疗费用,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