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学术动态
关键字:
学术动态

    字体: | |

【特色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湘潭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文章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第7期 发布日期:2016-07-18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简介

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是湘潭市规模最大的市级医院,全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始建于1986年,目前总面积4200平方米,设单独的出入通道,集院前急救、预检分诊、急诊内科、急诊外科、急诊手术室、抢救室、留观病房、急诊ICU、急诊药房等功能齐全的一体化独立科室。承担了全市及周边地区的急危重症抢救工作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任务,以及急救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承担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南华大学医学院等见习、实习带教工作;是全科医学培训基地。
现有急诊抢救床4张、急诊留观病床36张、输液椅25张、急诊ICU床位28张。配置国内先进的德尔格Evita4、PB840等多种型号呼吸机10台、multiFiltrate急性透析和体外血液治疗仪、索诺声M-Turbo床旁超声仪、奥林巴斯纤支镜、血气分析仪、可视喉镜、多参数监护仪、心肺复苏机、除颤仪、洗胃机、冰毯、微量泵、营养泵、输液泵、心电图机等先进仪器设备。
急诊科拥有一支高素质医护团队,现有医师28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2人、护理人员共87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7人。
急诊科建立了“急性心梗、急性脑梗死、急性创伤、急性颅脑损伤”等病种的“绿色通道”;对各种群体事件、灾害事件的救治反应迅速、组织有效;急救能力处于全市领先水平。2015年急诊就诊病人50037人次,危重抢救7152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预检分诊正确率95%。
急诊ICU拥有湖南省地市级医院中最大ICU ,配置28张床,2015年收治病人数1230人/次,在各种急性中毒、心肺脑复苏、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急性肺栓塞、重症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等危重病人抢救上经验丰富;能独立开展目标体温管理、床旁持续血液净化、脑梗死早期溶栓、急性肺梗死溶栓、床旁重症超声评估、B超引导下深静脉置管、B超引导下胸腹腔置管、腰大池置管引流、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床旁纤支镜检及肺灌洗、有创动脉测压、心脏电除颤、心脏电复律、气管插管等操作。
近几年,我科治愈了一些治疗难度较高的急危重症患者,在同行和社会上的影响日趋扩大。例如:从2004年开始,承担了湘潭地区“危重孕产妇”抢救工作,使湘潭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其中2015年成功抢救一例产后大出血,出血量总计达20000ml,合并DIC、呼吸循环衰竭、急性肝肾衰竭、脓毒性休克的高危产妇,后患者痊愈出院并未留下任何后遗症,这在全国都是较少报道的,得到了省内专家的一致好评;承担湘潭地区“危重型甲流患者”抢救工作,共收治危重型甲流患者48人,无一例死亡,其中一例重症甲流患者,合并严重ARDS、休克、肝肾功能衰竭,需纯氧通气长达10天,后患者逐步恢复出院,未留后遗症;从2010—2015年,承担全市“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救治任务,基本都痊愈出院,其中一例8个月大患儿,合并重度心肌炎,安装临时起搏器7天,后患儿也痊愈出院;2016年开始,科室对心肺复苏后病人冰毯联合CRRT行血管内降温,成功实施了精准目标体温管理,提高了心肺脑复苏病人抢救成功率。
科研教学方面:科室是湘潭市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单位;湘潭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副主任委员单位。2013-2015年期间科研立项6项,发表各类科研论文10余篇。先后派人到北京协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浙大二院等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每年轮转培养各专业住院医师10余名。

学科带头人:袁光雄,主任医师, 硕士,1998年湘雅医学院医疗系毕业。2002年1月从事急诊及重症医学工作至今。先后在北京天坛医院进修1年、湘雅二院、广东省中医院、上海等医院进修学习。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聘为兼职教授,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与危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湘潭市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湘潭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副主任委员。
三十年的实践和探索,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不断创新和超越,铸就了湘潭中心医院急诊今天的规模和成就,我院急诊科已成为湘潭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急危重症治疗抢救基地,无论规模、管理模式、技术力量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我们将一如既往的同心协力、追求卓越,为湘潭地区急诊患者打造一个技术更强、品质更高、更可信赖的急危重症救治中心!

文章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