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终正寝是一种难得的福气 杭州非自然死亡全分析
文章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 发布日期:2003-12-10
新华网浙江频道12月10日电 现在看起来,寿终正寝其实是一种难得的福气。
杭州的一份殡葬资料显示:2003年8至10月,每100个死者中,只有大约37人是自然死亡,其他六十多人均为非自然死亡:约有21人死于癌症,13人死于心血管疾病,4人死于车祸,3人死于其他意外伤害,1人自杀,还有一些是凶杀及其他
不明死亡……
记者对这份死亡登记作了分析和整理,希望能基本梳理出杭州人非自然死亡的死因构成。
因癌症死亡
在这份资料总登记的2367人中,有499人死于癌症,列各类死因之首。
其中,肺癌146人,肝癌89人,胃癌61人,排在前三位(由于部分死者的登记为“癌症”,因此这项数据有一定误差)。男性因癌症死亡的313人,占62.7%;女性186人,占37.3%。
因心血管疾病死亡
资料中,313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其中死于脑溢血与心脏病(含心肌梗塞)的人数同为102人。其中男性201人,占64.5%;女性112人,占35.5%。
排在脑溢血和心脏病之后的是心力衰竭,共造成42人死亡。其中有相当的数量是0-5岁的孩子,值得关注。因车祸死亡车祸总死亡人数95人,超过其他意外伤害之和。
因其他意外伤害死亡
其他意外伤害(凶杀及不明死亡除外)73人,主要包括:工伤、摔死、压死、外伤、脑外伤及复合伤等。
典型的六例车祸
资料中,8-10月因车祸死亡95人,是除癌症、心血管疾病外,杭州人生命的最大威胁。
记者随访了十户车祸家庭,并结合交警部门的事故资料,综合了六种常见的车祸形态。
一、货车超载,疲劳驾驶
8月27日凌晨3点50分,温岭人叶明昌失去了三位亲人:老婆、孩子和哥哥,分别只有32岁、8岁和35岁。
“那一夜没雨没雾,天气好得很。”叶明昌说。车上坐了5个人,拉了14.2吨的轴承,行驶在下沙的绕城公路上。后来车撞上了停在路边的一辆大卡,四死一伤———驾驶员说,他睡着了。
事故责任认定,“该车核载1950千克、驾驶室乘员3人,实载14200千克、乘员5人,且驾驶员在过度疲劳的情况下继续驾驶……”目前,善后处理还没结束。
二、借道转向,不肯让行
8月11日下午1点30分,江西人徐冬云骑车行驶在石祥路北侧的自行车道上,一辆江淮牌大货车在前面借道右转向,与徐的侧面相撞,造成后者肝破裂,抢救无效死亡。
下城交警大队出具的事故建议书认为,“肇事司机在驾驶机动车借道通行时没有避让在非机动车道内正常行驶的自行车,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借道通行的车辆和行人,应当让其道内行驶的车辆和行人优先通行’之规定,负全部责任。
徐的丈夫说,赔付的事很麻烦,到现在他的手上还只有一张白条。
三、老人出门,忽视车流
8月17日早上6:20,79岁的老太太石中玉从江边锻炼回来,步行在滨江大道上。她没走人行横道,也没停下来等来往的车辆,结果被一辆邮政车撞上。
女儿魏女士想呼吁两点:一是老年人出门,尤其是锻炼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当心,出事的很多;二是发生车祸的时候路人应该帮忙,她母亲是一小时后被送到医院的,路过的车都不停。她说:“最近搞的那个‘第一目击人急救’,我很有感触。社会提倡的同时,政府要制定些略带强制性的法规,效果会更好。”
四、越到路口,开得越快
2003年1月31日18点20分,雨。出租车司机包某驾车经过机场路弄口村路口时,因超速行驶,与骑车从垂直方向来的黄某夫妇相撞。两夫妻一死一伤。
责任认定,驾驶员行经交叉路口没有减速慢行,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机动车须在距路口一百至三十米的地方减速慢行”之规定,负主要责任。黄某骑车带人,也违反了“大中城市不准骑车带人”的规定,负次要责任。
五、不戴头盔,未能侥幸
2003年5月25日晚8时,在石祥路东新路岔口,贵州籍江某驾驶一辆外地牌照二轮摩托车,与一辆大型农用车追尾相撞,摩托车驾驶员和乘客由于没戴头盔,当场死亡。
六、酒后驾车,害人害己
2003年5月20日下午,某酒厂负责人任某醉酒驾驶桑塔纳轿车,与同一方向的一辆自行车相撞,再撞向路边的行道树,造成任某及其妻子、骑车人三人都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
杭州万车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万车死亡率”(每1万辆车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是衡量交通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
1999年我国万车死亡率为15.45;同期美国是2,法国是2.5,日本是1.3,韩国是8.2。2002年,我国的万车死亡率为13.71,虽略有下降,但依然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某些发展中国家。
杭州市的“万车死亡率”2001年是18.2,2002年是16.95,虽年有下降,但还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最杀招的还是癌症
在杭州,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于癌症。据省防疫部门及杭州有关专家研究,这个比例从90年代初就存在了,且呈上升趋势。
1993年,杭州市民的死因中癌症的构成比为25.97%,随后四年都在26%左右徘徊,1998-2000年逐年上升,到2000年达到28.05%。它一直是杭州市民的第一位死因。
据记者调查,在1963年和1975年的杭州地区医院工作年报表(疾病分类)中,市区医院的出院登记中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分别为102和239,人数较今天少很多。
为什么上升?
邵逸夫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林波博士说,过去确实没有这么多癌症病人,因为那时候很多人没有机会得癌症就死于传染病了。随着国力和医疗技术的提高,一些恶性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人的寿命在延长。而癌症是在50岁以后高发。因此,死因结构在40年里发生了显著变化。当然,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的滥用也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是重要的致癌因素。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全球共有一亿人死于和吸烟有关的疾病。90%的肺癌和吸烟有关,同时吸烟还大大地增加了口腔癌、食道癌、胃癌、膀胱癌、胰腺癌、肝癌的发病率。
25%-35%的癌症与饮食有关,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以及缺乏运动增加了癌症的发病率。
情和病是自杀主因
家人的自杀是一个永久的伤口,大多数死者家属不愿再提起。记者用婉转的方式联系了23位自杀者的家属,只有两位亲属简单说了几句。一位说,“她的婚姻不美满。”另一位说,“不知为什么,她就从楼上‘掉’了下去。”有两位家属从手机上发回了短消息,一位说“不要了”,一位说“不愿意”。
23起自杀中,男性8人,女性12人;40岁以上12人,40岁以下8人。有三例则身份不详。
外地自杀者比本地自杀者明显年轻:其中外地8人,均在40岁以下,平均年龄28.4岁;本地12人,只有一人在40岁以下,平均年龄56.3岁,其中80岁以上两人,年龄最大者88岁。
解释这种差别,也许可从两位派出所所长的话里找到一点依据:
湖滨派出所所长徐文孝说,湖滨地区今年只发生了一起自杀。一外地女青年在男友提出分手后来杭自杀,服药后打电话与男友诀别(这一自杀类型曾多次见诸媒体报道)。所幸,经抢救活了下来。凭徐所长的个人感觉,年轻人自杀的原因以感情纠葛最多。
望江派出所所长章军说,今年望江地区发生的自杀有3起,综合前些年的案例,原因集中在老年人长期受疾病困扰和家庭冲突升级两方面。
树园社区的一个社区干部说,早两年他们社区的一位老太太久病不愈,几次想自杀都被家人发现,后来老太太趁家人午睡的时候从四楼跳下。
城北的一个小区今年也发生了类似的事。社区干部说,分析这类事,有的是儿女不孝顺,有的是老人自己想早点解脱,或者不想拖累子女。 (据《都市快报》/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