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文章推荐
关键字:
文章推荐

    字体: |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护理体会
原作者: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赵月芸 姜向明 文章来源: 现代护理报 发布日期:2003-12-23
  随着现代监测技术的发展以及种种穿刺测压导管的临床普及,深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插管已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深静脉穿刺主要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由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监测的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准确、可靠,故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用较多。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2~81岁,其中溺水2例,脑血 管病8例。   穿刺部位及方法   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有两种,即经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通常采 用的是锁骨下路进针法。穿刺点位于锁骨中点下缘0.5~1cm处。   1.为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在两肩胛之间脊柱正中垫一小 柱形枕,使穿刺侧肩关节尽量下垂,术者站在穿刺部位对侧。从胸锁关节向外三横指处(约5cm,即锁骨下缘中内1/3交界处)锁骨下缘为进针点。   2.颈、胸、肩部常规皮肤消毒,打开无菌包,戴手套,铺洞巾, 抽取1%利多卡因5ml作局部浸润麻醉。   3.用5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3~4ml后与穿刺针相连,排尽空气。   4.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针梗紧贴锁骨下缘。进针过程 中,嘱病人不要咳嗽,如有咳嗽应停止进针,以免刺破胸腔或损伤肺组织而引起气胸。   5.进针时,针头向后内上方进针,深度为3~4cm,边进针,边抽 回血,见有暗红色血液通畅抽出即停止进针,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再用扩张器扩张皮下组织退出,最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深度为12~15cm。   6.皮肤进针处以75%酒精再次消毒,局部进行固定,外表覆盖纱 布,封闭成功后用一次性贴膜封闭。   优点:   1.能够长期留置,通过中心静脉导管频繁使用化疗药或其他刺激 性药物、静脉高营养药物等,避免了长期周围静脉输注引起的静脉炎及静脉血栓。   2.因为穿刺部位在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以满意地作 消毒准备。   3.穿刺导管易于固定,敷料易于保持清洁和更换。   4.不影响病人颈部和上肢活动。   5.利于置管后护理。   6.适合于各年龄段。   7.暴露良好,穿刺成功率高。   经过长期的实际临床操作我们认为该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容易 掌握。   护理体会   1.穿刺后要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红肿,有无疼痛感染等, 应注意观察患者的面唇、脉搏、呼吸,有无皮下气肿或气胸,一旦发生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2.定时消毒穿刺点,并更换敷料,可用75%酒精消毒,注意观察 局部有无红肿,是否有感染征象,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消毒后更换敷料。   3.连续输液每天更换输液器一次,三通接头也应每天更换一次, 若有血液回流入导管应及时更换。   4.保持管道通畅,防止管道堵塞。注意导管不要扭曲。   5.应随时注意管道连接的牢靠性,固定的良好性,防止导管松动 或连接处脱落。   6.避免导管从穿刺部位脱落,每隔一定的时间试行抽回血,如回 抽不畅,则要考虑静脉插管处滑脱及插管头部血栓或血管内部堵塞等情况。   7.注意补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导致一过性液体过量,从而加重 心肺的负担。   8.液体输完后及时加液,防止液体流尽,大量空气进入右心房, 从而导致空气栓塞。   9.穿刺失败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对局部解剖结构不熟悉,穿刺进 针角度及深度不合适造成的。穿刺针较粗、针尖不够锋利、穿入血管时突破感不明显、穿刺过程中易形成假道也是失败的原因。   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处理对策:   穿刺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及穿刺局部情况, 以判断有无气胸、液胸、锁骨下动脉损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常规行X线造影或多普勒检查明确导管位置。   1.气胸的预防:   (1)尽量避免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   (2)穿刺时针头紧贴锁骨下缘,避免进针过深、角度过大。   (3)穿刺完毕要询问患者有无胸痛,观察有无气急,并加以X-线 检查以确定导管位置。   2.长期经锁骨下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会出现管腔阻塞的可能,护 理人员每次使用静脉治疗前应用5ml生理盐水加肝素液冲管,用药治疗后再用5ml生理盐水加肝素液封管(肝素液浓度为100ml生理盐水中含12500u肝素),这样能使导管保持通畅以便间歇用药。   导管阻塞表现为:(1)液体输入不畅,滴速减慢;(2)冲管时有阻 力;(3)液体不滴。   通常导管阻塞分四类:(1)药物性(drugpre-cipitate);(2)脂肪 乳剂(lipid)沉积;(3)纤维蛋白包裹(fibrin);(4)血液凝集。   3.引起中心静脉导管有关的感染因素   (1)未能作好穿刺部位皮肤准备,皮肤消毒后受污染。   (2)使用多腔中心静脉导管。   (3)长期留置导管。   (4)未能及时更换导管入口处敷料,造成伤口污染。   (5)病员健康状况低下。包括病情危重,免疫抑制,糖尿病,高 凝血症等。   (6)表皮球菌及念珠菌为导致败血症的两种常见病原体。   4.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有关感染的护理措施   (1)插入CVC前操作者要彻底洗手。   (2)如病员穿刺部位有污垢,应先用清水洗净,再用70%酒精或碘 伏消毒。   (3)插入导管前使患者头部转为背向穿刺部位,保持穿刺部位不 受污染。   (4)更换敷料的同时用70%酒精消毒导管入口周围皮肤。   (5)每周更换注射帽一次。
文章来源:现代护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