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第一时间》:重庆“井喷”事故致191人死
文章来源: CCTV 发布日期:2003-12-26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正准备迎接新年的人们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中。23号晚上的9点多钟,开县高桥镇的川东北气矿的一个矿井,突然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由于天然气当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毒气体硫化氢,在事发地周围的很多居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根据我们得到的最新消息,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191 人。
我们今天凌晨联系到了在事发现场的新华社记者任卫东,来听听他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电话采访任卫东:目前确定的死亡人数字是191人,搜救过程中证实死亡的人主要是离井喷的矿井非常近的两个村舍的居民,现在就是死者的身份目前还没有一一确定,现在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之中,目前还没有结论。有毒气体的扩散已经控制住了,采取了这个点火的措施,天然气燃烧之后呢,气体呢就不是剧毒气体,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毒性。
中石油:抢险方案已经制定
这次发生事故的川东北气矿下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事故发生以后,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已经赶往现场。今天凌晨我们的记者也赶到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他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是,目前中石油已经确定了应对井喷的抢救方案,有6个工作组正在事故现场组织抢险物资,同时有20个搜救小组正在进行拉网式的搜救。
记者:现在是凌晨一点半,我现在是在中国石油集团的值班室,我们看到,值班人员都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他们和一线的救援现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值班室是中石油集团和事故现场联系的一个枢纽,最近几天,所有来自救灾现场的消息都汇总到了这里,工作人员介绍说,集团公司的总经理马富才和副总经理苏树林都已赶赴现场,并启动了应急抢险措施,设在北京的值班室现在负责把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国务院各部委,并为前方的抢险队伍提供配合。正在值班的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许永发介绍说,目前控制井喷的方案已经确定下来了。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办公厅主任许永发:到目前为止,据现场领导小组传回的信息,现在在国务院工作组的统一领导下,各项抢险救助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并准备实施压井措施,以控制井喷,并且将争取一次压井成功。
压井方案就是把泥浆灌入到井下,以封堵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蔓延,预计今天上午十点之前就会实施,是否会成功,在封堵后三个小时内就可以看到结果。
川东北气矿天然气井喷事故最新进展我们经济频道的记者已经在昨晚连夜到达事故现场,据他们刚刚发回的最新消息说,川东北气矿天然气井喷事故压井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今天早晨7时,川东北气矿天然气井喷事故现场将进行清场,包括记者在内的非抢险人员不得越过警戒线。
记者在事故现场附近,看到抢险指挥部成员在仔细研究压井方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工作人员身着红色的工作服,在做待命准备。十多辆消防车在马路上排成一条长龙,有关抢险设备已运抵现场。指挥部专家告诉记者,压井方案制定得非常详细,估计压井工作将于今天中午结束。
昨天晚上,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组成的井喷事故调查组到达开县后,立即赶到井喷现场,考察了抢险设施,并听取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关于事故产生原因和抢险方案的汇报。
目前,还有290多名中毒病人在接受住院治疗。此外,事故现场周边的群众有一部分出现硫化氢中毒引起的轻微结膜炎和感冒症状……开县已组织4万1千名受灾群众转移疏散,其中约1万8300人集中安排在学校、食堂等场所。
开县县委书记佘明哲说,为解决灾民们的温饱问题,县政府已经紧急调集了棉被和饼干、方便面等食品。昨天晚上9点10分,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率国务院工作组乘坐的飞机在浓雾中降落在重庆万州机场。
新闻背景:硫化氢
在这次事故中,从井下喷出的大量硫化氢气体是导致群众受伤甚至死亡的罪魁祸首,那么,硫化氢气体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它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我们电话采访了中国石油集团质量安全环保部的王海森主任。
中国石油集团质量安全环保部主任王海森:据我了解,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具有臭鸡蛋味道的有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造成的,人如果吸入300毫升浓度的硫化氢,6到8分钟就会出现眼睛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就会引起肺水肿,吸入1000毫克数秒内就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呼吸加快甚至麻痹而死亡。
在重庆和四川一带油气田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气层情况也是多种多样,硫化氢含量高的地方1立方米会有1000克以上,而有些气层的硫化氢含量每立方米还不到1>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