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新闻中心 > 文章推荐
关键字:
文章推荐

    字体: | |

院前急救在实施救生脱险中的社会意义
原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外 文章来源: 医学与社会2003第5期 发布日期:2004-07-09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由发病地点或受伤现场开始直至运送到医院的抢救和治疗。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明显提高急诊效率,降低死亡率和减少疾病并发症。本文拟从我院院前急救总行程113000多公里,出车1300余次,救治936例患者的病案分析着手,进而阐明院前急救在实施救生脱险中的社会意义。 1 院前急救在急诊抢救中的鱼要性 1.1 院前急救的范围 我院院前急救部从2000年4月至2002年3月总行程113000公里。出诊范围包括:湖北省内各市、县以及浙江、江西、湖南、河南、上海等地;最大急救半径达1350多公里。由于急诊医疗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以及陆路、水上、空中交通网络的建立,极好地拓宽了患者的急诊抢救的空问。急诊抢救和患者的就诊要求已不再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患者可以充分地享受选择自己信任或认为医疗质量好的医院为自己治疗的权利,因此舍近求远的现象再所难免.院前急救的覆盖面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医院的社会信誉以及医疗质量。医院如何抓住这个新时期的医疗特点并以此为契机,不失时机地调整和改革医院的模式,使医院更好地适应患者急诊抢救的需要,是医院管理者不能不考虑的新问题。 12 院前急救的病种 1999年6月至2001年3月我院院前急救部共完成出车救护1300余次,救治病人936例。平均每月运送病人“人次左右,涉及内、外、妇、儿、肿瘤、介人、五官等。其中:心血管疾病,237人(25.3%)、创伤205人(21.9%)、脑血管疾病96人(10.3写)、消化系统疾病85人(9.1%)、发热74人(7.9%),肿瘤69人(7.4%),腹痛50人(5.3%)、眩晕49人(5.2%)、血液病27人(2.9%)、产妇19人(2.0肠)、新生儿9人(1.0 % )、中毒8人(0.85%),吸毒8人(0.85%).院前急救部所救治的936例患者中前10位的疾病为心血管疾病、创伤、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发烧、腹痛及发眩晕。其中前3位的疾病538例,占全部患者的57.5%;提示心血管疾病是目前急诊患者中发病率居首位的疾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危象,救护是否及时、正确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如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危象等,若能在院前或急诊室得到妥善处理,这些病人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院前急救医疗单位和医院应继续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外,其救治准备应有相应的针对性,应按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定对药品、器械、仪器设备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创伤是从人类的诞生就开始出现的一种灾难。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事业的发展,人类已有许多疾病得到了控制。但是,作为创伤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增加。据有关文献报道,目前伤害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上,伤害则是首位的死亡原因。我国伤害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每年400亿人民币,社会生产力损失约为每年1600亿人民币。美国著名的外科专家Watt (1988年)曾经说过:“如果死亡和交税是人生逃脱不了的两件事,那么第三件是就是创伤了。”应从教育、研究、医疗临床和急救医疗服务等多方面结合加以控制. 1.3 参与社会服务 我院急救部在完成大量出诊救护的同时还参加了2000年6月22日空难、赤壁市集体食物中毒、2000年9月3日岱黄公路氨泄漏、抗洪救灾等一些大型抢救难的工作。以及连续多年为高考提供无偿护航医疗服务(19” 年市一中学、武昌实验中学考场,2000年市六中学、华师附一中考场,2001, 2002年市六中学、武昌实验中学考场)。院前急救部〔急救中心、医疗急救站)是我国目前部分城市和地区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公益服务机构。由子院前急救的独特设备和技术,可迅速发挥紧急救援的功能,一方面可以在灾害发生前到达现场发挥预防作用以减轻损失。另一方面当其他援救措施朱能实施前,院前急救能最大限度地使可生存者得到初级救治。因此,院前急救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院院前急救部子1996年6月开始试运行,是日本政府援建中国的急救中心的基础。由于本院前急救部是以协和医院为依托,病人可以运送到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和检查,也可以直接送到病房接受专业治疗和施行各种急诊手术。因此具有较强的直接收治患者的能力和抢救危急重症的能力。2 反应时间是衡f急救系统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反应时间是指接到呼叫到达现场的时间。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以及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的发生。一些危及人类生命的危害重症或“天灾人祸”时有发生,这都需要急救部门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及时派出援救人员到现场开展有效的救治,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缓解病情。反应时间的快慢从某一个侧面说明一个地区通讯联络的及时性和敏感度,映衬出急救地域的交通状况、车况及急救人员的素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东京的平均反应时间为:5分30秒;大阪:4分30秒。而本急救中心为:4.13分钟,平均反应时间:11分30秒。因此,还需要我们去认真地探索、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3 要充分发挥好院前急救的作用,关键是建立较完善的院前急救系统 3.1 要建立健全专业的急救队伍并经常地开展实际需要为日的的专业培训 目前我国院前急救专业队伍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均由各个机构选配组成,关于急救专业人员的培训。也未统一安排,多由自行组织。我们认为只有熟练掌握灾害卫生救援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才能在紧急救援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另外,由于接触和发现病人的最初目击者往往是家属、同事、出事地点的群众等,因此,这部分人员的培训工作也不能忽视。如果这些人懂得现场急救知识,并紧急时进行必要的现场急救,抢救成功率会更明显。3.2 建立统一的通讯指挥调度中心利用先进的无线通讯、有线电话、卫星、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呼叫器等通讯设备,建立立体交又的通讯网络,是在接到灾情和伤病情报后能准确、及时、快速、高质量地救治病人,提高救援成功率的保证。目前,我国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为120,还有一些急救机构的专线直拔电话.可能因为寻找电话号码而延长求助时间,为了更有利于患者的救治,建立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以协调解决不同急救电话号码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3.3 建立健全必妥的规章制度,保证息救工作正常、高效地这行 我院院前急救部在一边运行,一边摸索的过程中制定了《各级人员的职贵》、《各项工作制度》,树立了自己的行业形象,保证了急救安全。 3.4 车载急救设备有待完善和改善为适应紧急救援的工作需要,救护车内的紧急救援标准化装备是必须的。一辆装备先进的救护车在进行救援工作时应相当于一间流动的重症监护室,其内装备包括:心肺复苏重症监护的各种仪器,如心电监护除额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心脏泵(ACD)、呼吸器(机)、电动吸引器、常用急救药品及供氧装置。4 目前开展院前急救工作还有一定的困难如:相当一部分患者的居住地道路及楼道狭窄。救护车不能进人、担架施展不开,影响了抢救患者的及时性和运转安全。在运送危重病人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收费站、停车场对救护车坚持收费后才准放行。部分家属对院前急救的工作性质不理解。因为院前急救只是将患者经过初步急救后,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急救处理。这些都有待于环境的逐步改善,甚至需要从立法的角度给予院前急救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工作环境。 5 加强院前急救行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形成良好的行业竞争机制 我们的急救宗旨是“尊重生命,防灾减灾”。患者的急救电话就是命令,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应尽量减少家属、非医疗救护等多次求助,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由于各院前急救的性质不同,运行状况、机制不一,因此应根据各地区在急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召集有关系统之间的会议以协商解决存在的矛盾,甚至需要政府部门出面商讨解诀问题的办法.加强交流,共同促进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面对灾难、意外伤害、突发事件,我国急救医务工作者正在做着白己的努力.随着院前急救的创立和发展,医疗急救在实施救生脱险的工作方面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收稿日期2003-07-10)(责任编辑邹从清)
文章来源:医学与社会2003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