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学术会议 > 医学会议
关键字:
医学会议

    字体: | |

2005急诊医学学术交流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四届组稿会纪要
原作者: hdawy 文章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 发布日期:2005-07-12
由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陕西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承办的2005急诊医学学术交流会暨《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四届组稿会会议于2005年6月29日在古城西安成功召开。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医学会和陕西省卫生厅的领导也到会表示祝贺。 会议期间,国内知名的急诊医学界的专家教授就急诊医学、危重病急救等领域中的热点做了专题报告。有近两百名急诊医学相关领域的代表到会,并有153篇论文参与大会交流,充分地反映了我国急诊医学学科建设的成果和急诊医学学术的最新进展。 开幕式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杜立峰教授主持。陕西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封英群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子明院长分别为会议致辞。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观玉教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总编辑丁德云教授、中华医学会韩晓明秘书长和陕西省卫生厅黄立勋副厅长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国急诊医学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在专题报告部分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总编辑燕鸣教授就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论文书写要求做了详尽地说明,对如何写好医学论文、如何投稿等代表们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马岳峰对编辑部四年来的工作情况及未来几年的发展计划做了汇报。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观玉教授传达了中华医学会二十三大精神:中华医学会是医学学术交流的主渠道,需要着力搞好学术交流,抓好学会的分组建设和学术建设,建立相关的制度。江观玉主任委员强调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和社会的发展,急诊医学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在当前形式下,要加强急诊学会的组织建设,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发展急救与灾难流行病学研究,按照计划完成急诊医学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医学诊疗指南》编写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质量和建设好中华急诊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丁德云教授对急诊科工作中最危险的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作了专题报告,指明出血性脑梗死诊断依据和治疗措施。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王一镗教授则阐述了莨菪类药物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进展,并介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中心运用长托宁治疗危重症的一些经验。天津市天和医院的任新生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黄子通教授分别介绍了血液净化的模式、应用范围、以及当前血液净化在危重病中的应用情况和在临床运用中的经验与教训。解放军304医院的沈洪教授和北京朝阳医院的李春盛教授则分别对2005国际CPR和ECC做了诠释,介绍了2005年ECC和 CPR治疗推荐国际会议上,2005年标准的制定的讨论过程及其与2000年的标准的不同之处。北京协和医院的马遂教授从认识论的角度对急诊医学的专业特性做了独到的说明,独到的见解,全新的角度,让与会者对急诊医学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杨正安教授再次强调了急诊中的外科急腹症的危重性,介绍了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如何对症治疗。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刘中民教授讲述了应对突发事件时该如何的组织和抢救,并介绍了国外的一些经验和上海急救创伤救治的具体情况。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孙树杰教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内、外科治疗方法、如何预防再出血作了专题报告。王雪、宋志芳、岳茂兴、文亮、廖晓星等知名专家各自就急诊医学中的热点问题做了广泛交流。最后,《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马岳峰公布了本次组稿会所评选出的9篇优秀论文。本次会议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在闭幕式上,江观玉教授对会议做了总结性发言,向本次会议的承办方陕西省医学会表示了感谢;对急诊医学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对《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希望与会的代表继续努力,为我国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陕西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2005年7月2日
文章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