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六届委员会简介
原作者: hdawy 文章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发布日期:2006-05-23
主任委员:李春盛
职称: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职务:科主任
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科室:急诊科
邮件:lcscyyy@sohu.com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卫生局急诊医师培训基地负责人。曾担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兼学术秘书、全国复苏专业组组长、全国ICU质控组副组长、中国中毒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编委、中华临床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健康世界》杂志编委。
专业特长:一直从事急诊医学的临床工作,在内科危急重症的抢救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副主任委员
刘中民
所在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上海)
特 长:胸外科
刘中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2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市东方医院法人代表、副院长,东方中德心脏中心中方主任,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临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上海市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美国心脏学会理事会会员、中华心胸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试验外科杂志编为。先后到日本、美国、德国、丹麦等国家学习深造,并以其严谨的作风、娴熟的手术技术获得德国心脏中心颁发的欧洲行医执照。刘中民教授长期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胸外科常务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对复杂、疑难心胸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积累了独到的经验。擅长于各种复杂、疑难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病、肺癌、食管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多项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如应用德国先进技术自制的异种无支架带瓣管道用于治疗复杂先心病,采用异种无支架主动脉瓣和生物二尖瓣治疗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人工心脏以及心肺移植等。刘中民教授还积极致力于心肌保护、心肺移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及省市级课题多项。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计划及市卫生局"百人计划",共获得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已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3部,参与编著学术著作10余部。刘中民教授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并被授予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浦东新区优秀党员标兵、浦东新区开发建设特殊贡献奖、浦东新区科技功臣等荣誉称号。
沈洪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急诊医学博士生导师
急诊医学,心血管内科
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副主编
主要学术工作情况:
1.COX-2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表达及炎性因子作用的研究
2.老年危重病人多器官功能障碍对预后的影响
3.现代心肺复苏概念的辨析
4.急诊医学应遵照循证发展
5.心脏急救的早期识别及处理
6.微血栓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预后的影响
赵兴吉
1953年3月生,四川盐亭人。中共党员。于1978年重庆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现任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主任、重庆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1999年9月晋升为胸外科主任医师。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主任、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胸外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院外急救专业组 委员;
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 常务理事;
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专家委员会 委员;
重庆医学会急诊医学专委会 主任委员;
重庆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 委员;
重庆中西医结合学会 常务理事;;
重庆市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成员;
西南地区院外急救协作会 副会长;
重庆市干部保健医生专家组 成员;
《重庆医学》杂志 编委;
重庆市卫生科技顾问团 成员;
重庆医科大学 兼职硕士生导师。
学术成就:
(一)已发表的论文(译文):
1. 胸部创伤治疗中的几个问题(附1124例临床分析) 《中华创伤杂志》1992; 8(3)
2. 带血管蒂背阔肌脓腔移植10例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2):83
3. 乳糜胸的探讨(附22例报告) 《实用外科杂志》1986,6(8):427
4. 老年胸部外伤100例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88,4(6):254
5. 叶间局限性胸膜间皮瘤 《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88,4(1):43
6.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活动性肺结核大咯血 《最新医药荟萃》1988年5期
7. 肿瘤内酒精注入治疗恶性吞咽困难 《最新医药荟萃》1988年7期
8. 肺癌的外科治疗(附275例临床报告) 《最新医药荟萃》1989年3期
9. 支气管类癌10例报告 《四川医学》1989,10(3)
10. 肺癌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附20例报告) 《重庆医药》1989;18(3)
11. 创伤性胸血回输的临床应用 《创伤杂志》1990,6(1):48
12. 肺结核的外科治疗 《四川医学》1994,15(5):260
13. 151例肺Ca误诊分析 《重庆医学》1994,23:132
14. 胸膜剥脱术治疗慢性脓胸28例报告 《四川医学》1992年,13(3):145
15. 贲门失驰症外科治疗 《重庆医学》1996年,25(3 ):
16. 支气管胸膜瘘的外科治疗 《四川医学》1998,19(5):371
17. 支气管扩张症的外科治疗 《重庆医学》2000年,29(6 ):
(二)交流及待发表的论文:
1. 严重创伤的救治程序 重庆市第一届急诊医学学术年会专题报告1999/9
2. 胸伤与评分 重庆市第二届创伤与胸心外科年会专题报告2000/5
3. 从CIO的角度分析综合信息部门的运行方式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0年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论文集
4. 急诊医学及其学科进展 重庆市急诊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专题讲座2001/3
5. 依托型急救模式优势分析 全国城市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2001/3 北京
6. 560例肺Ca疗效分析
7. 肺Ca支气管残端癌浸润的病理研究与临床观察
8. 电视胸腔镜的临床应用(附30例临床报告)
9. 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10. Th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h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11. 胸部疾病介入治疗的新进展(综述)
12. 输血传播疾病的相关问题
13. 城市突发灾害事故的医疗救援
14. 胸部创伤的院前急救
(三)主持参与科研项目:
1. 改进传统剖胸入路,用腋下“S”型切口实施胸内手术
2. 开展肺出血的栓塞治疗和肺癌手术前后)的介入化疗。
3. 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贲门Ca术后吻合狭窄和贲门驰缓症。
4. 带血管蒂肌瓣移植治疗顽固性支气管胸膜瘘。
5. 胸腔镜的应用:用于自发性气胸,血气胸、凝固性血气胸、严重胸壁软化固定、肺大泡切除、纵隔肿瘤切除、胸膜肺活检、肺叶切除等。
6. 重庆市科委,胸部创伤后呼吸肌肌力特性变化研究;主研人之一。
7. 卫生部,中国人创伤数据库建设;主研人之一。
8. 重庆市科委,医院计算机管理网络建设;主研人之一。
(四)参与编撰的专著:
1. 《中西医诊疗方法丛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5年4月出版。编委,作者。在外科分册中撰写了胸外科章节。
2. 《急救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副主编,作者。撰写了胸部创伤等章节。
3. 《简明损伤定级标准1990修订版98更新本-中译本》;重庆出版社
黄子通
急诊医学及呼吸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兼急诊科主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99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1995年创立中山医科大学急诊医学教研室并担任教研室主任至今。1996年创办《岭南急诊医学》杂志,担任杂志主编,同年创建中山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点,为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牵头申报急诊医学博士点,同年9月中山大学成为国内第一个急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3年11月取得博士导师资格并招收2004年博士研究生。1997年起担任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曾赴美国、新加坡、加拿大、香港等培训学习。
1987年以来在中华医学会兼职,现任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急诊医学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省全科医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会复苏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广东医学》编委等。
专业研究方向:急诊医学,危重症监护,心肺脑复苏。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4篇。主编《急诊医学》、《急诊抢救指南》、《现代复苏医学》等专著,参编全国统编教材《临床药理学》,另参编《现代急症内科学》、《社区医疗服务教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著6部。积极开展急诊临床科研工作,开展急救新技术,先后承担并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急诊建设与管理》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XDJ-I型电话—心电监测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部批准为2000年国家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先后获医疗成果奖6项、教学成果奖1项。
1988年起主办急诊专科进修班,已连续举办32期,为全国各地培养了一大批急诊医学专门人才。1998年起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急救新技术》和《心肺脑复苏进展》培训班,并获得良好效果和高度评价。
2003年1~6月在抗击SARS的战疫中,一直战斗在第一线,担任广东省防治‘非典’专家组成员、中山大学及中山二院专家组组长。为抢救病人而染病。出院后又回到抗非典第一线,并受广东省卫生厅委派二进天津,支援天津市的抗非典工作。被省政府授予“五一”劳动奖章、一等功臣,全国抗非典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抗非典优秀医院管理工作者。
医疗专长:(1)、急诊医学,各种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急救新技术的临床应用;(2)、呼吸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