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急诊学科 >> 复苏 >> 推荐文章
关键字:
推荐文章

    字体: | |

血小板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发布日期:2004-03-31
来自意大利罗马的科学家最近报告,他们在研究中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阿司匹林的阿抗血小板活性会呈现出进行性下降的趋势,但是噻氯匹定的药物作用则没有这种变化。 Fabio M. Pulcinelli等人在今年3月17日出版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解释说,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曾经发现阿司匹林在使用两年以后,其临床疗效会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为了弄清出现这一现象的机制,他们调查了一批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从治疗开始起,对患者进行两年的随访观察,监测其血样变化。 在这项队列研究中,共有150名动脉血栓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两个月后,患者的血小板最大凝集反应从最初的88.2%下降到37.9%。治疗6个月后,再次化验结果显示逐渐增加到46.1%,12个月后增加到48.2%,24个月后增加到61.9%。24个月的监测结果显示,治疗进行两年后,患者的血小板最大凝集反应显著升高。 同样在随访期间,患者对协同药物ADP的敏感性也随之减弱,但是不象阿司匹林那么显著。而且不管患者的阿司匹林用药剂量(每天的用药剂量可以从100mg到330mg)如何,患者是否同时患有高血压或高胆固醇血症,上述研究结果都不会不受到影响。 在对照组中共有80名性别、年龄以及其他危险因素相匹配的患者,他们使用另外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噻氯匹定治疗,随访结果显示,治疗两年后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还有一些研究人员观察到在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后心血管疾病的发作明显减少。 Pulcinelli等人总结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联合治疗的效果是因为联合用药抑止了血小板的凝集,还是随着阿司匹林敏感性的下降,只有氯吡格雷在发挥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