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治疗
发布日期:2004-05-17
(1)治疗目标高血压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心血管病(CVD)危险,减少血管、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大量资料证明收缩压(SP)和舒张压(DP)一样重要。因此,控制及维持血压的目标水平是SP <l40mmHg(18.7kPa),DP<90mmHg(12.0kPa)。并强调检测和防治心血管等其它危险因素,也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目标,如左室肥厚(LVH)、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肥胖等危险因素的防治。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合并冠心病(CHD)者的 DP宜维持在80~90mmHg(10.7~12.0kPa)左右,对有心肌缺血者DP不宜低于80mmHg(10.7kPa),对无CHD者则不受此限制。
(2)个体化选用药物 个体化治疗即强调根据高血压患者不同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最
适合的药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3个方面:
1)高血压严重程度;美国高血压委员会于1993年JNCV报告,将轻、中、重度的形容词改为1、2、3、4级,因原来的轻、中、重分类,尤其所谓“轻型”不能表达高血压对CVD危险的重要影响。1993年JNCV关于高血压的分类,正常为SP<130mmHg(17.3kPa),DP<85mmHg(11.3kPa);高正常(High normal)为SP130~139mmHg(17.3~18.5kPa),DP85~89mmHg(11.3~ 11.9kPa);高血压 1级(轻)为 SP140~159mmHg(18.7~21.2kPa), DP90~99mmHg;2级(中)为SP160~179mmHg(21.3~23.8kPa),DP100~109mmHg(13.3~14.5kPa);3级(重)为SP180~209mmHg(24~27.8kPa),DPll0~119mmHg(14.7~16kPa);4级(很重)为SP≥210mmHg(28kPa),DP>120mmHg(16kPa)。
对于“高正常”及1级高血压的治疗重点是改变生活方式。“高正常”者高血压的危险增加,比正常人易患CVD,应常监测。对1级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无效时,即须药物治疗。1、2级高血压单个药物治疗,小量开始,无效时增加剂量或改换药物,仍无效时加第二种,如加第二种满意,可考虑撤第一种,血压降至目标水平即行维持量。二种药无效时可加量,换药,或加第三种,如此类推。JNCV报告认为由于利尿剂及β阻滞剂的临床试验证明,可减少CVD发病率,死亡率,故仍可做首选药物。其它类药如ACEI,钙拮抗剂,α1阻滞剂,α-β阻滞剂亦可根据情况选用。而Weben等评论中则更强调ACEI及钙阻滞剂的价值。第3、4级高血压常须加第2或第3种药。DP>120须更及时的治疗,明显的TOD应住院。
2)合并靶器官疾病:①脑血管病,注意逐渐降压,尤要注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因α阻滞剂可致首剂反应及体位性低血压,故不宜使用。可选用钙阻滞剂如尼膜地平、尼卡地平及A-CEI。②冠心病:降压匆过快过度,勿使DP下降小于80mmHg(10.7kPa),β阻滞剂勿与硫氮唑酮合用。可选用钙阻滞剂,β阻滞剂、ACEI。控制血压能使许多心绞痛、心肌梗塞的症状减轻,对大面积心肌梗塞者,ACEI有预防进行性心脏扩大的作用。③心衰:选用ACEI,利尿剂,不宜用负性肌力作用的β阻滞剂及α-β阻滞剂。控制血压可改善心功能,预防心衰,ACEI可减少进行性心衰所改的死亡。④LVH,是猝死、心肌梗塞及其它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治疗的明显指征。LVH逆转也是高血压治疗有效的指征,可选用ACEI、钙阻滞剂,以ACEI最有效。⑤肾功损害:控制血压可保护肾脏功能,预防和减慢心衰发展。可选用利尿剂(首选速尿),钙阻滞剂、小心应用ACEI(小剂量,短效),因ACEI可诱发急性肾衰。
3)其它危险因素及代谢异常:①糖尿病:选用ACEI、钙阻滞剂。ACEI对糖代谢无影响并减轻胰岛素抵抗,逆转LVH,故为糖尿病高血压的首选药物。勿用利尿剂及β阻滞剂,因其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使糖尿病加重。②血脂异常:可选用ACEI、钙阻滞剂,因对脂代谢无副作用。α阻滞剂、β阻滞剂、噻嗪类及襻利尿剂可影响脂质代谢,故不宜选用。③高胰岛素血症:选用ACEI、钙阻滞剂。④痛风:ACEI及钙阻滞剂可使血尿酸降低,尿酸排泄增加,故可优先选用,所有利尿剂均可使尿酸增加,诱发急性痛风,故宜避免。
4)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即SP≥140mmHg(18.7kPa)而DP<90(12.0kPa)。如果经改变生活方式,SP仍≥160mmHg(21.3kPa)DP<90(12.0kPa)则须药物治疗。经研究证实高血压不应以年龄来校准,对79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肯定是有益的。但由于老年人对容量丢失和交感神经抑制更敏感,故用药要小心:小量开始,小量增加,避免急剧降压。α1阻滞剂及α-β阻滞剂可致体位性低血压,最好不用。利尿剂、β阻滞剂、钙阻滞剂及ACEI均可做首选,有报告钙阻滞剂疗效优于ACEI及β阻滞剂。
(3)钙阻滞剂 第一代钙阻滞剂硝苯吡啶应用最多,国外多采用缓释剂型,避免较大波动的血药浓度,副作用减少。硫氮唑酮对高血压合并心绞痛者效果好,异搏定对高血压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者较适宜。
第二代钙阻滞剂:尼群地平对心脏抑制作用比硝苯吡啶轻,作用时间长,可每日1~2次给药。尼卡地平降压同时可改善心肾功能,不影响心脏传导。尼莫地平降压作用弱,但对脑血管有选择性作用。安氯地平(络活喜)为长效钙阻滞剂,每日1次能控制24小时高血压,副作用少。疗效略优于尼群地平,轻中型高血压90.4%有效。
(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第一代卡托普利。第二代 ACEI、依那普利(EnalaPril)5mg,l~2次/日,最大量不超过40mg/日,最大降压效应12小时左右,可维持20小时,有报导,10mg2次/日比20mg1次/日控制24小时血压更好。培哚普利(Perindopril,Ac-ertil)2~4mg/l次/日,可24小时控制血压,副作用较少,可逆转血管肥厚及功能异常,有明显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抑平舒(Cilazapril)亦为长效ACEI,2.5~5mg,1次/日,作用温和渐进,耐受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