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按病人的血压水平分类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危险呈连续性相关,高血压的定义是人为的。我国四次修订高血压定义,与目前国际上两个主要的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血压分类基本一致。1999年2月出版的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亦将高血压定义为: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与JNC-VI指南相一致。WHO/ISH指南委员会的专家认为“期”有指病程进展阶段的涵义,而目前仅按血压水平分类,不反映病程,故用“级”而不用“期”。除以1、2、3级(与前一版WHO/ISH指南中的轻、中、重相对应)取代JNC-VI中的1、2、3期;将临界高血压列为1级亚组,将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独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将收缩压140-149mmHg,舒张压<90mmHg列为临界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外,两个指南的分类标准相同。其中WHO/ISH指南强调,患者血压增高,决定应否给予降压治疗时,不仅要根据其血压水平,还要根据其危险因素的数量与程度;“轻度高血压”只是与重度血压升高相对而言,并不意味着预后必然良性。
本指南基本上采用《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它将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如表1。
表1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WHO/ISH)
类别 |
收缩压 (mmHg) |
舒张压 (mmHg) |
理想血压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1级高血压(“轻度”)
亚组:临界高血压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性高血压
亚组: 临界高血压 |
<120
<130
130-139
140-159
140-149
160-179
≥180
≥140
140-149 |
<80
<85
85-89
90-99
90-94
100-109
≥110
<90
<90 |
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mmHg,亦应诊断为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