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香虫,英文名Coridius chinensis (Dallas)[1],又称打屁虫、黑兜虫、瓜黑蝽、屁板虫、蜣螂虫等,在我国贵州及四川等省份有着食用九香虫的习俗,同时九香虫具有理气止痛、温中壮阳、滋补脾胃等功效,是我国重要的食药两用昆虫[2]。由于九香虫中毒发生率低,关于中毒的临床研究少,因此本文报道2例服用九香虫导致中毒性脑病的病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甲,男,52岁,家属诉患者甲2024年3月2日23时入睡时无明显异常,3日凌晨2时许患者家属发觉其肢体不自主抖动,恶心呕吐,口吐白沫及少许黏液,问之言语不清,至家附近医院就诊,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后患者逐渐言语不能,家属遂转至本院就诊,3日6时到达本院急诊科,查体:体温36.1℃,心率89次/min,呼吸频率18次/min,血压126/68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模糊,问答不切题,查体不合作,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双侧瞳孔等大等园,瞳径1.5 mm,对光反应存在,眼球运动不配合,可及不规律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不配合,颈软,右肢刺痛后可回缩,左肢刺痛后无回缩,感觉及共济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双侧病理征未引出,GCS评分12分。急诊查头颅CTA+CTPI示颅内及血管未见明显异常。左侧上颌实粘膜下肿。右侧上颌窦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20.5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8.1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50%,超敏C反应蛋白 < 0.5 mg/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3.6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6.7 U/L。血生化:K 3.81 mmol/L,Na 140.3 mmol/L,Glu 7.18 mmol/L,肌酐42.8 µmol/L。脑钠肽、凝血功能、血气分析未见明显异常。3日上午11时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可睁眼,但呼之不应,不能配合查体,随后收住入院。入院后予吸氧、保肝、抑酸、营养神经、肠内营养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完善腰椎穿刺行脑脊液检查,头颅MRI,脑电图,呼吸道六项核酸检测,同型半胱氨酸、贫血三项、甲功三项、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凝血功能、血皮质醇检测未见明显异常。询问家属患者近期是否有服用过量药物及家族是否存在家族精神疾病,家属表患者既往仅高血压,无家族遗传病及精神病史。
患者乙(为患者甲女儿),女,21岁,于3月6日晚出现意识障碍,自发睁眼,与之沟通不回应,对疼痛刺激有躲避,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内容物,口吐白沫及少许黏液,腹泻,四肢不自主抖动,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来本院就诊。继续追问家属病史,患者甲与患者乙近期均有服用九香虫史,服用原因为男性壮阳及女性调理乳腺增生。患者家属提供九香虫购买来源。于是本研究组获取患者来源处九香虫以及购买九香虫标准体(购买于常州市人寿天中药房)同时送检于南京毒物检测中心[3],检测结果示: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全扫描模式检测,送检虫体与九香虫标准药材呈现高度一致的检测信号,典型检测图谱见图 1。后两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每日1次的治疗,11日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均未见异常,13日患者四肢不自主抖动,意识模糊等症状改善停用激素继续对症治疗,15日父女二人痊愈出院。
![]() |
图 1 空白样品、九香虫药材和送检虫体的色谱质谱图,结果呈现高度一致的检测信号 |
|
九香虫为蝽科昆虫的干燥体,是我国传统的的药用昆虫,《本草纲目》记载:“九香虫气味咸温、无毒,主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现代医学常将九香虫与其他药物配伍后使用,主要用于治疗胃病(胃脘痛、胃炎、胃溃疡)[4-5]、妇科疾病(原发性痛经、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等)[6-7]、男科病(阳痿、早泄、性功能勃起障碍、睾丸损伤等)[8-9]、癌症(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10-11]及各种疼痛。
九香虫的主要成分主要有蛋白质(丝氨酸和苏氨酸等18种氨基酸组成)、脂肪酸(油酸、亚油酸、软脂酸等12种脂肪酸)、甲壳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总磷脂、尿苷、尿嘧啶、黄嘌呤、次黄嘌呤、黄酮类化合物等。九香虫含有砷盐,砷盐对人体有害,我国贵州省规定最大限量为2 mg/kg,沈蓉等[12]对贵州省九香虫8个样品测定,均未超过0.5 mg/kg。此外,有文献指出九香虫体液进入人眼会导致烧灼样疼痛,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上皮损伤,视力下降,考虑九香虫所含有的异性蛋白所致的过敏[13]。还有研究表明,九香虫富含的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可能具有神经毒性[14]。也有报道对九香虫可能导致中毒性脑病机制进行探讨[15],类比蚕茧蛹性脑病与蚕蛹感染病毒有关[16],推测九香虫中毒是由于虫体感染病毒等各种病原体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但是有一份长期的九香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九香虫对人体肝肾功能无影响,对人体组织不会造成损伤同时血常规等指标也未见异常[17]。
本院九香虫中毒的两个患者在对比毒检报告后基本可排除误服伪品,但是不排除患者服用时的虫体存在腐败、变质发霉及虫体感染其他病原体等情况,同时2例患者服用九香虫的具体时间不定,也不知是否单纯“食疗”或配伍其他药物。因此推测本院2例九香虫中毒可能机制如下:(1)食用九香虫搭配其他食材或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导致九香虫中毒;(2)九香虫腐败后产生的具有神经毒性产物导致的中毒性脑病;(3)服用九香虫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导致的九香虫中毒;(4)食用的九香虫感染某种病原体,在进食后对身体产生的神经系统损害;(5)由于2例患者为父女关系,九香虫可能会对特殊体质人群造成毒副作用。
目前九香虫导致中毒的机制研究不明,也无特效的解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对中毒性迟发性脑病具有一定的疗效[18]。目前唯一确定的是通过早期的毒物清除可以延缓进展及改善症状。随着国家对中医发展的大力支持,对各种中药特别是生物类中药所含物质及其生物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新的功效及导致中毒的原因也终将明确[19]。因此在服用九香虫的时候,需特别注意药物的来源,切勿服用腐败变质及伪品,同时注意中药的配伍搭配,一定要在中医的指导下服药。对于特殊体质人群,需慎用或禁用,一旦发病及时就诊。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1] | 纪文香, 陈祯, 李红梅, 等. 九香虫形态及生物学特征研究[J]. 环境昆虫学报, 2022, 44(1): 194-203. DOI:10.3969/j.issn.1674-0858.2022.01.22 |
[2] | 姚银花. 九香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价值[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4(6): 48-49. DOI:10.3969/j.issn.1673-9329.2006.06.022 |
[3] | 夏振瑜, 毛征生, 张劲松, 等. 毒物检测技术在895例临床中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32(2): 186-191.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02.010 |
[4] | 张莎, 刘华一. 刘华一妙用九香虫治疗胃痛经验[J]. 北京中医药, 2014, 33(3): 182-183. DOI:10.16025/j.1674-1307.2014.03.006 |
[5] | 程珠琴, 郑立升, 林振文, 等. 唐江山辨治胃脘痛经验拾零[J]. 中医药通报, 2015, 14(6): 29-31. DOI:10.14046/j.cnki.zyytb2002.2015.06.011 |
[6] | 李晓荣, 邓高丕. 邓高丕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介绍[J]. 新中医, 2013, 45(6): 197-198. DOI:10.13457/j.cnki.jncm.2013.06.070 |
[7] | 钱海墨, 齐聪. 齐聪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经验[J]. 中医杂志, 2011, 52(19): 1689-1691. DOI:10.13288/j.11-2166/r.2011.19.019 |
[8] | 丁宜宁. 九香虫汤治疗男性肾虚不育症10例[J]. 中国社区医师, 2007, 23(7): 37. |
[9] | 姜璘, 付惠惠, 王凤月, 等. 九香虫水提液对锰中毒大鼠睾丸损伤的抗凋亡作用[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9, 42(5): 517-521. DOI:10.14169/j.cnki.zunyixuebao.2019.0128 |
[10] | 杨佳琪. 九香虫提取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D]. 贵阳: 贵州大学, 2017. |
[11] | 于声, 段斯亮, 李海叶, 等. 九香虫水提液对两种癌细胞的作用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3(1): 104-108. DOI:10.16088/j.issn.1001-6600.2015.01.017 |
[12] | 沈蓉, 王海宁, 黄作苏. 贵州省部分地区九香虫砷盐的含量检测[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3, 28(4): 366-368. DOI:10.19367/j.cnki.1000-2707.2003.04.043 |
[13] | 丁法德. 椿象致眼角膜结膜炎一例[J].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1987, 9(4): 200. |
[14] | 王玉洁, 赵冬香, 卢芙萍, 等. 荔枝蝽成虫对其臭腺分泌物组分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J]. 生态学报, 2009, 29(11): 5807-5812. DOI:10.3321/j.issn:1000-0933.2009.11.008 |
[15] | 郭灿收, 项琳, 杨长燕, 等. 九香虫性脑病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广西医学, 2020, 42(2): 224-225. 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20.02.27 |
[16] | 李洪杰. 蚕蛹性脑病一例[J]. 中国疗养医学, 2014, 23(2): 176-177. DOI:10.13517/j.cnki.ccm.2014.02.045 |
[17] | 廖斌明. 九香虫的研究进展[J]. 医药前沿, 2014(18). DOI:10.3969/j.issn.2095-1752.2014.18.033 |
[18] | 王娜, 许铁, 胡书群, 等. 高压氧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eta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 18(5) 617-624, 673. DOI:10.3969/j.issn.1673-6966.2023.05.013 |
[19] | 薛祥, 孙兆瑞, 聂时南. 急性中毒诊治进展和面临的挑战[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4, 33(3): 276-8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4.03.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