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Vol. 24 Issue (8): 892-89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心脏压塞一例报道
张新奇, 田昭涛     
250031 济南,济南军区总医院急诊重症中心

心包积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较为常见,多与尿毒症毒素蓄积、感染、低蛋白血症、容量负荷过重等因素有关。现报道1例大量心包积液所致急性心脏压塞患者的诊治。

患者,男,36岁,因胸背部疼痛7 d,头晕、乏力1 d于2013年1月14日入院。既往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病史5年,每周3次维持性血液透析,“主动脉夹层”病史3年。平素无午后低热、乏力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40/90 mmHg (1 mmHg=0.133 kPa),贫血貌,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心率78次/min,律齐,心音遥远,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HGB 63 g/L,WBC 8.12×1012/L,N82.0%,PLT 293×109/L,MCV 92.2 fL,MCH 30.9 pg,MCHC 335 g/L ,Scr 944 μmol/L,BUN 35.8 mmol/L,Ca2+ 2.66 mmol/L,K+ 4.30 mmol/L,CO2-CP 16 mmol/L,ALB 31.0 g/L。ESR 120 mm/h,CRP 37.30 mg/L,PCT 1.08 ng/mL,CK-MB 5 U/L,肌钙蛋白I 0.14 μg/L,CK 54 U/L。心脏彩超: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上段夹层动脉瘤形成;降主动脉及胸主动脉内血栓形成;心包积液(中量),左心室后壁43 mm,右心室22 mm,心尖部12 mm。胸部正位DR片:少量胸腔积液,心胸比0.77。心电图:窦性心律,ST-T改变。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心包积液(中量),主动脉夹层。治疗:无肝素透析,下调体质量;进口注射用美罗培南 0.5 g静脉滴注,bid;利奈唑胺0.6g静脉滴注,qd。2013年1月21日突发胸闷,呼吸困难,全身冷汗,极度烦躁、面色苍白,动脉血压持续下降最低60/40 mmHg,心脏听诊心音弱而遥远。立即给予急诊心包穿刺抽液200 mL血性液体后血压逐渐升至110/70 mmHg,胸闷明显缓解。此后连续抽心包积液3 d,每天70~100 mL。给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异烟肼300 mg/d,利福平600 mg/d与乙胺丁醇500 mg/d。1周后复查心包积液结果:心包积液(少量);复查血沉:36 mm/h。1年后随访血沉为12 mm/h,心包积液消失。

讨论 心包积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但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并不多见。考虑到部分患者并未出现心脏压塞体征或担心穿刺带来的猝死风险,仍有部分医生采用强化透析。本例患者虽然经过1周的无肝素强化透析,但是心包积液并未减少,甚至并发急性心脏压塞。笔者主张对于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即使没有临床证据提示心脏压塞,也应该积极采取心包穿刺抽液减少猝死风险。

常见的心包积液原因有化脓性、结核、恶性肿瘤、透析相关性、主动脉夹层破裂等,目前尚缺乏快速、简单、安全的方法确诊结核性心包炎,仅有40%~60%的心包穿刺液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通过PCR扩增DNA技术找抗酸杆菌特异性较高,但是需要较长时间,多用于科研领域。利用心包穿刺液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和ADA水平诊断结核性心包炎特异性较低[2],因此目前诊断策略应利用多种诊断技术全面评估。本例患者经1年随访证明,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支持其结核性心包炎诊断。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仔细筛查非透析相关性心包积液因素,及时针对病因治疗,以改善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李玉芝,孙妮娜. 联合检测ADA,INF-γ,CEA在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5):54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