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已成为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紧急医疗救援服务过程中起着运输工具和移动抢救室的双重作用[1]。在日常出诊工作中也关乎着院前医疗救治的安全。而120调度室作为第一时间的事故呼救者,是联系急救人员的中枢,在急救指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近年来,充分发挥调度室功能,完善救护车监督管理是国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横断面调查,旨在了解福建省救护车调度情况,为加强海峡西岸紧急医疗救援绿色通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3至2014年对福建省的9个急救中心及其所辖的97个省市县级急诊科进行横断面调查。排除标准:(1)调查表数据填写不完整者;(2)调查表数据逻辑不符者(各项测量信息结果相近或完全相同),共发放109份调查表,回收107份调查表,回收率98.17%,其中进入研究的47份。
1.2 方法 1.2.1 采用自行设计的《福建省救护车现状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急诊科所在医院行政级别、救护车调度情况(包括平均接听时间、平均受理时间、平均调派时间、平均出车时间、平均到达时间、平均救治时间、平均完成任务时间、回车率、空车率、有效出车次数、接回患者数、接受投诉数)等。
1.2.2 标准及相关定义平均接听时间:呼救电话振铃时刻—摘机接听时刻;平均受理时间:摘机接听时刻—发送指令时刻;平均调派时间:发送指令时刻—接受指令时刻;平均出车时间:接受指令时刻—出车时刻;平均到达时间:出车时刻—到达现场时刻;平均救治时间:到达现场时刻—送达医院时刻;平均完成任务时间:呼救电话振铃时刻—伤病员交接完成时刻;回车率=欲派无车数/呼救要求派车电话总数×100%;空车率=救护车空返数/呼救要求派车电话总数×100%[3];平均反应时间=平均接听时间+平均受理时间+平均调派时间+平均出车时间+平均到达时间[4]。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文件,使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救护车调度情况(包括平均接听时间、平均受理时间、平均调派时间、平均出车时间、平均到达时间、平均救治时间、平均完成任务时间、回车率、空车率、有效出车次数、接回患者数、接受投诉数、平均反应时间)在全省呈正态分布;方差齐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比较采用Kruskal-Wi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5] 2.1 各级医院救护车调度情况根据急诊科所在医院行政级别不同,省级、市级、县级医院急诊科平均反应时间、平均出车时间、有效出车次数、接回患者数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31,χ2=8.655,χ2=10.375,χ2=12.872,均P<0.05);两两比较后,市级医院急诊科平均出车时间快于县级医院(χ2=8.155,P<0.05),有效出车次数、接回患者数多于县级医院(χ2=10.342,P<0.05;χ2=12.559,P<0.01)见表 1~2。
项目 | 省级医院急诊科(n=6) | 市级医院急诊科(n=14) | 县级医院急诊科(n=27) | F或χ2值 | P值 |
平均受理时间(s) | 44.17±27.64 | 61.50±22.74 | 58.48±36.94 | 0.63 | 0.538 |
平均救治时间(s) | 1113.10±302.91 | 1396.07±689.22 | 1794.85±908.70 | 2.367 | 0.106 |
接受投诉数(件) | 1.08±1.96 | 2.25±2.87 | 3.26±4.76 | 0.828 | 0.444 |
平均反应时间(s) | 12.83 | 21.36 | 27.85 | 6.631 | 0.036 |
平均接听时间(s) | 16.50 | 20.82 | 27.31 | 4.211 | 0.122 |
平均调派时间(s) | 21.37 | 23.82 | 24.72 | 0.34 | 0.844 |
平均出车时间(s) | 20.33 | 16.11 | 28.91 | 8.655 | 0.013 |
平均到达时间(s) | 13.58 | 22.21 | 27.24 | 5.258 | 0.072 |
平均完成任务时间(s) | 19.33 | 21.75 | 26.2 | 1.778 | 0.411 |
有效出车次数(次) | 24.92 | 33.43 | 18.91 | 10.375 | 0.006 |
接回患者数(人) | 21.08 | 34.96 | 18.96 | 12.872 | 0.002 |
回车率(%) | 30.25 | 24.96 | 22.11 | 1.915 | 0.384 |
空车率(%) | 29.42 | 28.75 | 20.33 | 4.575 | 0.102 |
指标 | χ2值 | P范围 |
平均反应时间 | ||
省级vs.市级医院急诊科 | 1.626 | 0.250<P<0.500 |
市级vs.县级医院急诊科 | 2.066 | 0.250<P<0.500 |
省级vs.县级医院急诊科 | 5.891 | 0.050<P<0.100 |
平均出车时间 | ||
省级vs.市级医院急诊科 | 0.404 | 0.750<P<0.900 |
市级与县级医院急诊科 | 8.155 | 0.010<P<0.025 |
省级与县级医院急诊科 | 1.951 | 0.250<P<0.500 |
有效出车次数 | ||
省级与市级医院急诊科 | 1.618 | 0.250<P<0.500 |
市级与县级医院急诊科 | 10.342 | 0.005<P<0.010 |
省级与县级医院急诊科 | 0.943 | 0.500<P<0.750 |
接回患者数 | ||
省级与市级医院急诊科 | 4.305 | 0.100<P<0.250 |
市级与县级医院急诊科 | 12.559 | P<0.001 |
省级与县级医院急诊科 | 0.117 | 0.900<P<0.950 |
福建省救护车日平均反应时间(28.32±15.68)min,其中省市级医院救护车中平均反应时间<10 min者仅福建省急救中心一家,10~20 min者占50.0%,>40 min者占5.0%,见表 3。
平均反应时间(min) | 频数 | 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10 | 1 | 5.0 | 5.0 |
~20 | 10 | 50.0 | 55.0 |
~30 | 6 | 30.0 | 85.0 |
~40 | 2 | 10.0 | 95.0 |
~50 | 1 | 5.0 | 100.0 |
总计 | 20 | 100.0 |
120指挥调度系统具有从120呼救受理到院前医疗急救及突发公共事件调度的全程信息化管理的职能,具体包括急救过程质控、监测预警管理、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救治管理、应急医疗资源分配、领导决策指挥、社会联动管理、移动智能管理、急救调度维护等功能,能够对所在城区日常出诊和突发事件及时调度和指挥 。将120指挥调 度系统建成能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系统,使之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沟通的网络中枢,是从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实际需求出发;是完善我国医疗救治体系,发挥其整体功能的需要;同时是卫生应急办公室实施紧急医疗救援和决策功能的平台和基础[7]。
本研究发现福建省市级医院急诊科平均出车时间快于县级医院(P<0.05),有效出车次数、接回患者数多于县级医院(P<0.05,P<0.01);县级医院平均接听时间为(12.17±14.41)s,超出国家规定的摘机应答速度(平均10 s左右)[8],凸显县级医院急救体系建设还需完善,紧急救援能力需提高的问题[9]。发达国家院前急救的平均反应时间大多为5~7 min[10],而本研究表明福建省县市级医院救护车平均反应时间不仅与发达国家院前急救反应水平相去甚远,亦与国家要求市内平均反应时间<10 min差距较大。120网络医院反应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患者能否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从而对挽救患者生命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11];院前急救实效上强调黄金60 min,急救白金10 min的黄金救命时段[12],所以强化调度指挥职能,努力缩短我省救护车平均反应时间应成为我省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目标方向。另外,本研究还发现福建省各级网络医院存在一定的回车率且空车率亦超出国家标准(<5%),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会商讨论解决,加强急诊质控标准的落实,提高院前出诊平均反应时间,降低空车率,探讨出一条高效快捷的急诊院前无缝对接途径。
本研究尚有若干局限性。目前已知的影响救护车调度情况的因素有许多,本研究未能逐一纳入,可能影响本研究的准确性;鉴于本项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由于福建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不同,使研究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
[1] | 吕传柱,黄航,张伟,等.《救护车》标准解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2): 120-122. |
[2] | 严兰兰.诌议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实用医药,2014,10(9):261-262. |
[3] | Noble JH.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Behav. Plann. Perspect[M]. Behavioral Publications, 1973: 347. |
[4] | Altintas KH, Bilir N. Ambulance times of Ankara emergency aid and rescue services’ ambulance system [J]. Euro Jo Emerg Med, 2001, 8(1): 43-50. |
[5] | 陈辉,李航,张进军,等.北京市120急救网络呼叫反应时间的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0):1111-1114. |
[6] | 林才经,陈锋.福建省120指挥调度中心简介[S].福建省急救中心,福建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2014,8:1-3. |
[7] | 陈锋,林才经,林祥娟,等.120指挥调度系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中的地位[J].中国急救医学,2005,8(25):593-594. |
[8] | 林才经,蒋健.现代院前急救医学[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3. |
[9] | 孙保华,钱欣, 林祥娟,等.福建省院前急救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4):436-437. |
[10] | 霍正禄,程传苗等.急救网络在危重创伤伤员救治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12):1141-1143. |
[11] | 张伟,张剑锋,阳世雄,等.南宁市院外急救救护车辆管理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9(1):24-32. |
[12] | 何忠杰.白金10分钟——论现代抢救时间新观念与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45-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