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76岁,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一周前摔倒至左足扭伤,此次因“突发胸闷5 h”入院。患者弯腰拧螺丝起身时突感胸闷,胸闷明显,呈压迫感,位于前胸部,伴气喘明显,伴恶心,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无心悸、胸痛,无呕吐,无大汗;血压123/84 mmHg(1 mmHg=0.133 kPa);查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查血TnT 239 ng/L,BNP 1 755 pg/mL。血气分析:pH 7.46,PCO2 28 mmHg,PO2 67 mmHg,SO2 94%。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房、右室明显增大,三尖瓣前叶瓣根部见强回声不规则团块影,大小约5.7 cm×1.1 cm,其两端活动度较大,下端似与右室侧壁相连,上端于收缩期进入右房,舒张期回入右室;肺动脉未见明显增宽,其内血流速度下降,主干远端及分叉处血流显示欠清,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考虑诊断为:右心占位;肺动脉栓塞?遂查急诊CT示:双侧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内见低密度充盈缺损,三尖瓣区条形低密度影,考虑:双侧肺动脉栓塞。患者急诊行“肺动脉碎栓+抽栓+溶栓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抽出大量陈旧及新鲜血栓。术后复查心超:三尖瓣口未见异常回声影。
讨论 血栓常见于左心,发生在左房的血栓一般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可以发生在左心耳处,也可以发生在左房的侧壁等地方;心肌梗死的患者,一般在左室心尖部形成血栓。右心的血栓一般分为附壁血栓和游离血栓两种类型,附壁血栓相对较常见,因其固定在心腔的某个位置,如心耳处,心房、心室壁等,它的危险性相对较小;而游离血栓极其罕见,而且难以被发现,右心游离血栓,一般被认为是上肢或下肢的静脉血栓游走到肺动脉的过程,这种疾病被定义为血栓栓塞性疾病;因其活动度较大,如果不及时发现,栓子极易脱落进入肺循环,造成肺动脉主干或者分支的栓塞,极易发生猝死,这种游离血栓的病死率高达40%。
本例患者应该考虑为三尖瓣区的游离血栓。原因如下:(1)该患者在一周前有外伤史,突发胸闷;(2)心电图明确窦速的表现,超声心动图见三尖瓣区占位,而且活动度大,中间较固定,两端游离;(3)CTPA明确提示肺动脉主干极其亚段充盈缺损。最终,经过介入手术抽出大量血栓证实诊断,考虑原因为外伤后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经下腔静脉入右心,部分游离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引起肺动脉栓塞。右房血栓应注意鉴别诊断:右心的游离血栓罕见,应与右心原发肿瘤以及癌栓相鉴别。发生在瓣膜的肿瘤主要有乳头状弹性纤维瘤等,其特点是肿块一般不超过2 cm,主要发生在瓣膜的下游侧,一般不影响瓣膜的启闭;患者如果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如原发性肝癌、胆管细胞癌等,发现右心占位时也应该考虑癌栓。另外,本例患者的团块发生在三尖瓣前叶的瓣根部,还应该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瓣膜赘生物进行鉴别,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般有明确的发热病史,主要累及瓣膜,血培养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超声心动图能够较为准确地发现心脏的占位,对于右心占位引起肺动脉栓塞,能够无创测量肺动脉收缩压,为急诊患者提供一种间接判断肺动脉栓塞的方法;而且,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进行初步的判断,能给临床急诊患者的诊治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