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Vol. 25 Issue (6): 703-704
急诊科拥挤度定量评估:新的思路,新的6待
徐腾达, 于学忠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急诊科(徐腾达),急诊科(于学忠)
Evolution of ideas and techniques, and future prospects in ED crowding assessment
Xu Tengda, Yu Xuezhong     
The Health Department,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0, China(Xu TD),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0, China(Yu XZ)

随着急诊科拥挤现象的日益加剧[1],建立规范化拥挤度定量评估方法,获得急诊科拥挤问题的翔实客观数据,为拥挤问题多中心干预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从而为决策者制定国家医疗卫生政策提供科学证据,是当前急诊科管理者亟需解决的课题。

理想的急诊科拥挤度定量评估方法应满足:可行性、动态性、预警性、重复性、准确性、实用性、良好的成本效益及科研价值等8个方面[2]。当前应用较广的评估方法主要有:国家急诊科拥挤度评分(national emergency department over-crowding scale,NEDOCS)和急诊科工作指数(emergency department work index,EDWIN)等。两者评估方法如下:

EDWIN=Σniti/(Na×[B-Pboard])

ni:分诊i类患者数;ti: 分诊类别;Na:主治医师数;B:治疗床位数;Pboard:候床住院患者数

NEDOCS = (Pbed/Bt)×85.8+(Padmit/Bh)×600+Wtime×5.64+Atime×0.93+Rn×13.4-20

Pbed:急诊总在床患者数;Bt:治疗床位数;Padmit:侯床住院患者数;Bh:医院床位数;Wtime:最后一个上急诊病床患者候床时间;Atime:等待住院最长时间;Rn:机械通气患者数

由 EDWIN计算公式可知,当候床住院患者数超过急诊治疗床位数时,拥挤度计算即崩溃,并不适合当前繁忙拥挤的中国城市急诊科。同样NEDOCS也存在水土不服,各种最先进的生命脏器支持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三级医院急诊科(如血液净化技术),不可否认这些技术的早6应用挽救了难以计数的生命,但同时也消耗大量急诊医疗资源,加剧了急诊科拥挤,有必要对NEDOCS进行改良,然而更大的障碍是急诊运行模式存在国家间和地区间差异,NEDOCS模型构建过程中没有纳入EICU和急诊留观病房问题,因此NEDOCS也并不很适合国内实际情况。

笔者前6系列研究,对NEDOCS进行改良(NEDOCSBJ),以直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3])作为结局变量,构建急诊科拥挤度评估模型:

应变量(视觉模拟评分法) =(Pbed/Bt)×a + Wtime×b + Xn×c +ABI×d + e

ABI为流出道梗阻率(ABI=急诊科留滞时间大于24 h病例数/急诊科在床治疗总病例数),以替换Padmit/Bh和Atime,另外新模型中Wtime调整为最近一个就诊患者候诊时间(min);Xn为生命支持设备数量;其余协变量定义同NEDOCS模型,a-e为常数。

该模型对急诊科拥挤度实时监测及预报价值尚有待于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和修订。

就目前来说,拥挤度测量仍没有一个摸得着、看得见的标杆,对这样一个难以琢磨的社会学现象进行测量,量表法不失为一个合理的探索选项。多维急诊科拥挤评估量表 (multidimensional ED over-crowding scale,MEDOS)是由经过筛选的有效性和易获得较好的一组拥挤相关单变量组成,每一个量表选项代表一个概念或特质,6望透过多个维度分散的个别问题进行分类汇总,能够发现问题背后所共通的意涵。MEDOS为拥挤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学选择,相对NEDOCS来说,具体直观、简易、测量点均衡等优点,但目前还处于原始阶段探索阶段,6待能与诸同行携手研究。

拥挤度测量方法的探索与构建,是拥挤现象研究的基础,据此方法学平台可展开拥挤与急诊医疗质量控制、拥挤对急诊医学临床实践的影响、急诊拥挤干预策略及其效果评价等,研究的远6目标是建立急诊拥挤监测和预报系统,为急诊管理学决策和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研究急诊科拥挤现象对时间敏感性疾病关键性干预措施的影响,如是否会延迟ACS患者Door-to-drug时间、Door-to-balloon时间;是否会影响“感染性休克早6目标治疗”等;②研究拥挤水平对急诊科医疗质量的影响,包括可预防性用药差错率、急诊患者总体死亡率、意外死亡率等质量指标;③分析缓解拥挤策略,探讨“快速评估和干预模式”(Fast track模式)的可行性;分析“急诊科扩容”对急诊拥挤度影响;分析急诊“满负荷方案(FCP)”临床潜在意义;④开发急诊科拥挤度预测模型或系统,评估急诊科与医院医疗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和预测未来2 h、8 h急诊科拥挤水平,并与EMS及急诊信息系统关联,为管理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总之,通过把MEDOS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引入急诊医学领域是研究者中远6追求的目标,“急诊医疗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这个系统包括现象、运行规律、评价体系、安全系统、人因工程等进行深入研究,其意义丝毫不亚于对临床病症自身的研究,值得为之付出艰巨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Di Somma S, Paladino L, Vaughan L, et al. Overcrowding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an international issue [J]. Intern Emerg Med, 2015, 10(2):171-175. DOI:10.1007/s11739-014-1154-8.
[2] 王肖,徐腾达,尹文,等. 急诊拥挤度评估与预报[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10): 1023-1026.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1.10.005.Wang X, Xu TD, Yin W,et al.Evaluation and predic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crowding[J].Chin J Emerg Med, 2011, 20(10): 1023-1026.
[3] 周文华,孙红,刘继海,等.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急诊科拥挤度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24(5): 512-517. DOI :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