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Vol. 26 Issue (8): 965-966
自制可调节牵引支架在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章赛军, 吴立群, 胡雪芹     
318000 浙江省台州,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统计调查全球每年因为各类突发事件的死伤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我国每年大约有70万严重创伤患者需要转运,创伤已成为当今人类的一大公害[1],其中,多发伤,特别是严重多发伤,由于损伤能量高、并发症多[2],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常需要骨牵引治疗,但临床上监护室病床为特殊专用床,较少配备牵引设备,而骨科牵引床体积大、重量重、操作繁琐,没有同时兼顾到下肢骨牵引和颅骨牵引,这导致监护室患者骨牵引效果不佳等状况。为解决监护室多发伤患者骨牵引问题,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自制可调节牵引支架运用于53例急诊重症监护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制作 1.1.1 材料

主杆不锈钢管1根,直径3 cm×长100 cm,不锈钢支撑架1根,直径2 cm×长25 cm,滑轮2个,螺旋扭6个,不锈钢管直径4 cm×长3.5 cm,共5个,不锈钢管直径3 cm×长3.5 cm,共1个。

1.1.2 制作

(1) 自制牵引架由主杆、支撑架、滑轮、螺旋扭、“8”字固定器(图 2)组成。(2) 主杆:在两端5 cm处各打一个孔,在另一侧从中间开始,间隔10 cm打一个孔,共打7个孔,这些孔在牵引时起固定作用。(3)“8”字固定器:将直径3 cm×长3.5 cm不锈钢管与直径4 cm×长3.5 cm不锈钢管和螺旋扭焊接成“8”字固定器(图 2),另外两个相同直径的不锈钢管也用相同的方法焊接成“8”字固定器(图 2)。(4) 不锈钢支撑架:将直径2 cm×长25 cm的不锈钢管与滑轮焊接成支撑架,并将焊接好的支撑架与“8”字不锈钢成品组合(图 3)。

图 1 1-不锈钢主杆,2-不锈钢支撑架,3-滑轮,4-螺旋与不锈钢管“8”固定器,5-输液架或钢管

图 2 “8”字固定器

图 3 支撑架与“8”字固定器的组合
1.2 应用方法 1.2.1 操作过程

可调节牵引支架进行骨牵引操作流程(见图 4)。

图 4 可调节牵引支架进行骨牵引操作流程
1.2.2 可调节牵引支架的应用

多发伤患者调整体位后,因下肢肢体位置的改变,导致牵引跟肢体不能在同一直线上,此时可以调节主杆上的支撑架左右移动,使牵引方向与牵引肢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可前后移动,提高使用时的牵引角度的准确性;当患者需要同时牵引双下肢时,可以在主杆上放两个组合好的牵引支撑架进行同时牵引;另外多发伤患者转运过程中,也可以将牵引架固定到转运床上,保证在转运中也不需要放松牵引。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观察可调节牵引架是否适用于监护室床、普通病床及抢救室床,观察可调节牵引架是否在不同牵引中均能适用,观察可调节牵引架在使用中能调节高度,观察患者翻身后能左右调节牵引,保持牵引的有效性。观察转运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牵引的有效性。

2.2 应用效果

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急诊科使用可调节牵引架患者53例,年龄13~71岁,(46.20±2.19) 岁,其中急诊监护床下肢骨牵引37例,颅骨牵引1例,普通病床的下肢骨牵引11例,抢救床下肢骨牵引3例,在临床应用得出可调节牵引架适用于床尾带有输液架孔的各种形式的病床,可调节牵引架通过输液架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杆安装在病床上,使用范围更广,调节方便,可以根据患者牵引目的、患者体位、不同类型病床能随时调节牵引架,保证牵引的有效性,而且患者转运过程中也实现了持续有效的牵引。

3 讨论

骨牵引术是骨折患者治疗中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手段,维持有效牵引和促进患者舒适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护理要点[3]。术前骨牵引能对骨折端起固定作用,并且能对抗骨折后大腿肌肉收缩,促使肌肉长度恢复,减少骨折端的重叠移位,并且持续有效的牵引可以降低术中牵引及复位的难度[4-5]。自制可调节牵引支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使患者在卧床或转运中都能起到有效的牵引,适应性强,减少了患者因搬动或转运引起的牵引无效。但由于自制可调节牵引支架单独运用于下肢或颅骨牵引,目前没有遇到颅骨和下肢同时牵引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进行具体情况进一步研究。自制牵引支架可以拆卸,消毒方便,使用结束后可先用清水冲洗,再用含有效氯1000 mg/L的消毒小毛巾擦拭,防止发生交叉感染,并且不用时自制牵引架时可以每个环节拆开放入柜内储存,占用空间小,方便存放。

参考文献
[1] 周开国, 李建忠, 贾慧林, 等. 不同院前干预救治模式对重症多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5(3): 362-366.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3022
[2] 杨帆, 白祥军, 刘开俊, 等. 严重多发伤并发症的早期控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9, 18(6): 628-631.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09.06.020
[3] 江露, 杨基华. 自制下肢骨牵引保护支架在骨科下肢骨牵引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36): 4544-4545.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36.040
[4] Scannell BP, Waldrop NE, Sasser HC, et al. Skeletal traction versus external fixation in the initial temporization of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severely injured patients[J]. J Trauma, 2010, 68(3): 633-640. DOI:10.1097/TA.0b013e3181cef471
[5] Doorgakant A, Mkandawire N. The management of isolated closed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a district hospital in Malawi[J]. Trop Doct, 2012, 42(1): 8-12. DOI:10.1258/td.2011.1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