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Vol. 27 Issue (11): 1289-1290
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温亚, 李燕, 郭锦丽     
030001 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

骨髓腔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IO)是一种在特殊情况下建立的紧急输液方法,是利用长骨骨髓腔中丰富的血管网将药物和液体经骨髓腔输入血液循环的技术[1]

对于急诊中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危重患者在心搏骤停或休克时输液与给药通道往往被称为“生命线”[2]。为了满足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的需求,根据其原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采用江苏伟康生产的一次性骨穿包中的16号骨髓穿刺针来完成此项操作,因骨穿包价格低廉,容易获取,所以应用较广泛。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于急危重患者,医务人员虽已成功建立骨髓腔输液通路,但需要不断反复进行抢救药物的推注,由于缺乏专用的连接管路,只能断开穿刺针与输液器(或输血器)的连接,反复多次进行,易导致穿刺针移位及脱出,从而引起药液外渗,造成患者穿刺部位肢体肿胀、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3]。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同时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加之目前医患、护患关系紧张,同时也增加医疗安全隐患[4]。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设计了一种专用的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分别将骨穿针和输液器(输血器)连接,加药时无需断开连接处,简单实用,操作方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科共为58例急危重患者使用骨髓腔输液,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19~69岁,(45±19.37)岁;以胸部创伤为主的13例,腹部创伤为主的12例,头颅创伤为主的13例,消化道出血6例,猝死8例,宫外孕6例。穿刺前严格掌握骨髓腔输液的适应证与禁忌证[5],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动作熟练,穿刺成功后给予有孔抗粘敷料妥善固定,连接输液器(输血器)后,反复给予抢救药物使用。另选择同期采用骨髓腔穿刺后连接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进行反复给药的患者5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42±9.6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血压、心率等一般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x±s)
组别 n 年龄(岁) 收缩压(mmHg) 心率(次/min)
对照组 58 45±19.37 114.96±4.48 70.29±2.33
观察组 52 42±9.66 113.65±5.51 69.91±2.32
t/χ2 1.064 1.378 0.873
P 0.290 0.171 0.388

观察组在使用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期间,反复给予抢救药物推注,24 h后观察操作相关不良事件指标,观察组的骨穿针移位、脱出,肢体肿胀,药物渗出以及延迟给药时间等发生率较低,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例)
组别 n 骨穿针移位 骨穿针脱出 肢体肿胀 药物渗出 延迟给药时间
对照组 58 8 6 14 15 10
观察组 52 1 0 3 2 1
χ2 5.142 5.690 7.080 10.171 7.149
P 0.023 0.017 0.008 0.001 0.008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设计与制作

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包括:三通连接管(5)、骨髓穿刺针(1);其中在所述三通连接管(5)的出药口接头处设有出药口护帽(3)且外留用于插入骨髓穿刺针(1)的手柄内的长度;在所述出药口护帽(3)的两侧边缘设有与出药口护帽(3)为一体的卡钩(4),在所述骨髓穿刺针(1)的手柄上位于与三通连接管的出药口接头连接的一端边缘上也设有与出药口护帽(3)上的卡钩相对应的卡槽(4),见图 1~2

1:骨髓穿刺针;2:穿刺针手柄;3:出药口护帽;4:卡钩;5:三通连接管 图 1 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

1:骨髓穿刺针;2:穿刺针手柄;3:出药口护帽;4:卡钩;5:三通连接管 图 2 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分解图

使用方法:将带有针芯的骨髓穿刺针手动钻入骨髓腔内,取出针芯,接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三通连接管主道与输液器连接,出药口护帽与骨穿针连接,并将卡钩固定在骨穿针的手柄上,根据病情需要将三通连接管侧孔与输液器或注射器连接,可反复多次输注药物。

3 讨论

骨髓腔输液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输液方式,已被世界范围内的同行们认可,并被国外急救组织广泛采用,很多欧美国家已将其作为急救措施之一[5]。骨髓腔输液的理论基础是骨髓腔内充满海绵窦,经中央管、滋养静脉与血循环相通[6],在骨小梁的支撑下形成“不塌陷的静脉”,研究证实液体经骨髓腔到达中央循环的速度比外周静脉快,与中心静脉输液速度相似[7]。已有关于骨髓腔内输液的文献综述明确指出,任何可以利用静脉给药的操作都可通过骨髓腔内途径给药[8],并且能够被循环系统快速吸收利用。

骨髓腔中有很多高度分化的非塌陷静脉网,在任何情况下都与体循环保持着完整而直接的连接,血流量相对恒定[5]。实验证明,骨内静脉通道在外周静脉塌陷时依然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且具有较大的通透性[9]。骨髓腔输液操作简单易学,解剖位置固定,标志明确,可操作性强,穿刺成功率高,适用于任何年龄人群,并在各种体位、光线下均能操作,穿刺后不影响CPR及其他抢救措施的实施,医护人员经过1 h的培训均能掌握这项技术[10]。在2008年5月12日颁布的《护士条例》中,明确规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为抢救患者生命,护士应该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这为骨髓输液穿刺提供了法律的依据[11]

一次性骨髓腔输液连接装置,可广泛应用于患者骨髓腔输液时骨穿针与输液器(或输血器)的连接及紧急抢救时加药,保证了管路的密闭性和稳定性,防止药液外渗,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解决了反复推注药物时必须断开穿刺针与输液器的问题,防止穿刺针移位、脱出和药液外渗,一人即可操作,快速便捷,封闭式操作,减少感染机会,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装置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成本低廉,可广泛应用临床中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给药。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5(2): 146-152.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6.02.004
[2] 余涛. 高质量心肺复苏的实施——从指南到实践[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1): 17-21.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1.007
[3] 何忠杰, 林洪远, 盛志勇. 最便捷和安全的输液方式-骨髓腔输液[J]. 中国急救医学, 2011, 31(7): 580-583. DOI:10.3969/j.issn.1002-1949.2011.07.002
[4] 陈小杭. 急救护理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 109.
[5] 陈雅静, 陈京立. 骨髓内输液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现状[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3): 333-336.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4.03.020
[6] 卢艳华. 1例骨髓腔输液外渗护理体会[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9): 191.
[7] 吕福林, 闫柏刚, 赵庆波, 等. 经骨髓腔输注高渗盐水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研究[J]. 临床急诊杂志, 2016, 17(6): 416-419.
[8] 刘微, 何忠杰, 李晓静. 一次性骨髓输液器在危重患者输液治疗中的应用[J]. 感染、炎症、修复, 2016, 17(2): 83. DOI:10.3969/j.issn.1672-8521.2016.02.005
[9] 刘丽, 张锦莲, 曾芝云. 注射器穿刺骨髓腔输液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6): 279-280.
[10] 祖凌云, 周博达, 汪宇鹏, 等. 骨髓腔内输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 7(1): 114-119. DOI:10.3969/j.issn.1674-7372.2015.01.036
[11] 黄小兰. 骨髓腔内输液及其护理[J]. 护理研究, 2012, 26(9): 2495-2496.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2.26.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