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是临床常见急症,大咯血约占咯血患者的1.5%,咯血总量 > 500 mL/d,或1次咯血量 > 100 mL为大咯血[1-2]。大咯血多为突发,护士早期发现、及时报告、规范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制定有效的急救流程对改善大咯血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护理团队参与制定“咯血标准化急救流程”,经过19个月临床应用,有效提高大咯血患者抢救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共23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29~78岁,(54.2±2.3)岁。入院诊断:支气管扩张8例,肺癌14例,肺真菌感染1例。咯血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支气管扩张诊治标准[3]。
1.2 咯血标准化急救流程由本院分管质量管理的院长牵头组织医务部、护理部、呼吸科、重症医学科、质量管理办公室从“快速反应、快速救治”原则出发,回顾本院实际抢救情况,建立“咯血标准化急救流程”咯血标准化急救流程(图 1)。流程包括:病情评估、初步判断、紧急处理、执行医嘱、病情监测等内容,并发布在院内网上。本科室由科主任和护士长根据科室情况,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和演练。
![]() |
图 1 咯血标准化急救流程 |
|
科室明确分工责任护士判断患者大咯血,立即帮患者取正确体位,保持气道通畅,呼叫办公班护士;办公班护士呼叫护理责任组长、主管医生,必要时启动院内快速反应系统[4];责任组长取咯血急救用物至床边,协助开放静脉通路并遵医嘱用药;主管医生组织抢救。夜班护士呼叫备班护士及值班医生,具体分工相同。
1.3.2 固定抢救站位头位护士(位于患者的头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协助医师进行床边气管插管;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等情况[5]。侧位护士(位于患者右侧中上方),负责患者循环系统管理,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术前四项准备等;连接床边心电监护仪,必要时配合医师进行胸外按压和除颤,遵医嘱用药。尾位护士(位于患者左侧中下方)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用药及抢救措施落实,补充抢救药品、物品、传递用物等[6]。
1.4 设置咯血抢救箱为缩短用物准备时间,科室设置咯血抢救箱:墙式负压吸引器×1、无菌辅料碗×2、外用生理盐水500 mL×1、一次性吸痰管×2、一次性吸氧装置×1、250 mL生理盐水×1、输液器×2、20 G留置针×1、22 G留置针×1、20 mL针筒×1和50 mL针筒×1。咯血抢救箱定点放置,专人管理,每月1日检测物品及药品有效期。
1.5 培训与考核为更好地将大咯血急救流程应用在实际抢救工作中,护士长制定相应培训计划:①进行咯血先兆表现、抢救配合、急救药物以及标准化急救流程培训。②根据临床病例,设置模拟场景,分组进行气道开放、胸外按压、抢救人员分工及站位、气管插管配合等演练。③将大咯血急救列入“咯血标准化急救流程”,由护士长每年对各级护士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合格后上岗。
1.6 持续质量改进组建大咯血抢救质量监控管理小组,设计《大咯血急救事件资料收集表》,对每例咯血事件进行记录,包括:咯血发生时间、咯血量、有效措施落实时间等。由质控组长进行监控、总结,及时将结果汇报护士长,对存在不足的环节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如2017年4月,发现咯血急救过程中,垂体后叶素等待时间为(25±5)min,影响急救效果。对此,护士长申请并新增3支垂体后叶素(每支6单位/mL)为科室基数药,有效缩短用药等待时间。
2 结果2016年9月,本科完成所有护士的培训,考核平均分(92.5±4.8)分。2016年10月,将急救流程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对23例大咯血患者实施抢救,根据“咯血标准化急救流程大咯血急救事件资料收集表”统计,23例发生大咯血总次数28次,每次咯血量为300~850 mL, 平均380 mL/次。其中,21例有典型窒息或窒息先兆症状,2例无典型临床症状,通过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发现。咯血发生高发时间段为04:00~06:00,20:00~22:00;启动抢救流程时间(2.5±0.82) min;有效措施落实时间(2±0.5) min。有3例紧急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1例纤支镜下清除气道血块,23例全部存活。对比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的19例大咯血患者资料,有效措施落实时间缩短(6.1±0.7)min。
3 讨论 3.1 有助于加快有效措施落实时间护士提高对患者病情的判定能力, 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结局有着重要作用。“咯血标准化急救流程”制定后,科室组织进行护士培训演练。一旦判断患者为大咯血或窒息先兆立即启动标准化急救流程,有助于缩短急救启动时间;咯血急救箱的设置有助于缩短用物准备时间;明确人员分工和站位有助于各司其职,使急救流程更顺畅,患者获得同质化急救服务。对23例大咯血患者实施急救流程后,启动抢救流程时间和有效措施落实时间均较前缩短,患者全部存活。
3.2 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急救能力大咯血抢救质量直接关系患者的预后及生命。研究显示,大咯血发生后,易出现抢救秩序混乱、抢救分工不明确、人员重复劳动等现象,导致抢救质量降低,医护人员压力增加[7]。“咯血标准化急救流程”将抢救步骤化繁为简,紧急处理、医嘱执行、常规监测简洁明了。演练过程中强化急救操作练习(心肺复苏术、简易呼吸气囊和经口/鼻腔吸痰),力求急救流程有序、流畅,规范,有助于各级护士从被动抢救转为主动干预,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急救过程中迅速落实各项措施,减轻了突发状况时的心理压力,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综上所述,大咯血标准化护理急救流程值得临床推广借鉴。需注意的是,标准流程在实际的抢救场景应用中存在一定差异,应结合各科室工作流程,及时分析和总结、不断提高大咯血急救质量。
[1] | Fruchter O, Schneer S, Rusanov V, et al.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massive hemoptysis:long-term follow-up[J]. Asian Cardiovasc Thorac Ann, 2015, 23(1): 55-60. DOI:10.1177/0218492314544310 |
[2] | Shao E, Hughes J, Eley R. The presenting and prescribing patterns of migraine in an Australian emergency department: A descriptive exploratory study[J]. World J Emerg Med, 2017, 8(3): 170-176. DOI:10.5847/wjem.j.1920–8642.2017.03.002 |
[3] |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编写组.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病学杂志, 2012, 35(7): 485-492.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2.07.003.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hjhhhx201207003 |
[4] | 潘胜东, 徐莉, 黄曼, 等. 重症快速反应小组在大型综合医院中的应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26(9): 1092-1094.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7.09.026 |
[5] | 刘金金. ABC定位培训模式在提高护士对重点病种急救流程认知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5, 21(4): 110-111.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5.04.061 |
[6] | 许寒冰. 固定站位抢救小组对急诊宫外孕患者的救治[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 22(8): 82-84. |
[7] | 陈玉梅, 黄亚玲, 谢艺开, 等. 护士分工工作流程在咯血窒息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护理, 2013, 5(6): 516-518. DOI:10.3969/j.issn.1674-3768.2013.06.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