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危重病科 201620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医院环境中,属于条件致病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由于其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2018年本院重症监护室中发生二例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感染,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现将病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患者1 患者66岁,女性,因多发伤收治入院。患者入院后给予完善颈椎手术,术后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并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复查头颅CT提示脑积水,腰穿脑脊液检查提示脑脊液稍浑浊,压力7 cmH2O(1 cmH2O=0.098 kPa),白细胞500×106/L,单个核细胞21%,多个核细胞79%,脑脊液蛋白定量1.09 g/L,脑脊液图片见G-杆菌。考虑患者痰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经验性给予美罗培南联合阿米卡星抗感染,并行腰大池引流减轻脑积水,但患者仍有发热,最高体温39.3 ℃。5 d后脑脊液培养提示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对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TMP/SMZ)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且患者意识障碍加重,行软脑膜横切术及颅骨钻孔引流术,并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3 d后患者仍有发热。查阅文献发现,万古霉素对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治疗有效,遂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期间测得万古霉素谷浓度在11.99~14.61 mmol/L,患者体温及意识情况逐渐好转,复查腰穿脑脊液检查白细胞24×106/L,培养阴性,治疗26 d后停用万古霉素,患者未再发热,行软脑膜切开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神志清楚,四肢肌力Ⅲ级,未再发热,最终康复出院。
患者2 患者23岁,女性,因爆发性心肌炎收入院,入院后给予ECMO、CRRT、呼吸机、心脏临时起搏器等支持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后拔除心脏临时起搏器,并在入院10 d后成功撤除ECMO。撤机后患者反复发热,每日最高体温均超过39 ℃,经验性使用替考拉宁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并留取深部痰、导管血、外周血ECMO置管处伤口分泌物送检,重新更换血透导管,患者每日最高体温仍超过38.5 ℃。患者痰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均回报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对TMP/SMZ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伤口分泌物培养亦为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仅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根据药敏结果,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1周,患者体温仍有反复。病程中患者氧和情况逐渐改善,拔除口插管,改鼻导管吸氧,ECMO置管处伤口仍坏死渗出明显。进一步对伤口分泌物的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加做药敏,提示万古霉素药抑菌圈15 mm,故给予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10 d,期间测得万古霉素谷浓度在15.19~20.01 mmol/L,患者体温仍在38 ℃左右波动。考虑到达托霉素对细菌生物膜具有更强的穿透效应,故再次更换抗感染方案为达托霉素联合利福平抗感染,治疗第2天开始患者体温迅速恢复正常,达托霉素治疗8 d内患者未再发热,停药观察5 d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 | 患者1 | 患者2 |
阿米卡星 | R | R |
头孢曲松 | R | R |
环丙沙星 | R | R |
庆大霉素 | R | R |
左旋氧氟沙星 | R | R |
SMZ | S | R |
氨曲南 | R | R |
头孢他啶 | R | R |
头孢噻肟 | R | R |
头孢吡肟 | R | R |
亚胺培南 | R | R |
美罗培南 | R | R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S | S |
妥布霉素 | R | R |
多粘菌素Ba | — | 6 |
万古霉素a | — | 15 |
头孢哌酮/舒巴坦a | — | 25 |
米诺环素a | — | 26 |
替加环素a | — | 18 |
注:a纸片扩散法的抑菌圈(单位:mm),患者2的伤口分泌物加做了抑菌圈药敏试验 |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属黄杆菌属,为无动力、无荚膜、无芽孢的革兰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黄色素,以发酵方式利用葡萄糖。产酸量少而慢,通常作为氧化型细菌或非发酵菌对待。根据NDA分6型,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为C型,有抗药性[1]。此菌主要存在于水及土壤中,可在医院相对潮湿的环境中(如湿化器、呼吸机管道、静脉导管等)长期生存。各类导管内的致病菌往往容易产生生物被膜,不易被抗菌药物抑制或杀灭[2]。由于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具有嗜冷性,在低于0 ℃的环境中仍能生长,容易造成各种水系和管路的污染,在患者免疫力低下时引发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及血流感染。在新生儿中,常常引起致死性脑膜炎[3]。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可产生多种金属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率高,仅对含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及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等有较高的体外活性[4]。万古霉素通常对各种G+球菌和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而大多数G-菌则对万古霉素耐药。本报道中的第1例患者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万古霉素治疗后最终康复出院,但第2例患者在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后体温仍有波动,最终在达托霉素联合利福平治疗后感染得以控制。达托霉素是自链霉菌发酵液中提取得到的一种全新结构的环脂肽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扰乱细胞膜对氨基酸的转运,从而阻碍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生物合成,迅速杀死革兰阳性菌。达托霉素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有效,对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杆菌效果相对较差,对革兰阴性病原体基本无效。但在本报道中,达托霉素却发挥了明显而有效的抗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ICU高龄危重患者多,患者住院时间长,且长期卧床需要吸痰护理,是院内感染高发的科室。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能自然分布在医院的水龙头、水池、氧气湿化瓶及吸痰管中,造成院内感染广泛传播,而且由于其多重耐药性,给感染病例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临床工作者要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定期清洗消毒院内设施,不断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尽量避免耐药菌的院内传播。
[1] | Chiu CH, Waddingdon M, Greenberg D, et al. Atypical 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 and meningitis and sepsis in newborns and the immunocompromised, Taiwan[J]. Emerg Infect Dis, 2000, 6(5): 481-486. DOI:10.3201/eid0605.000506 |
[2] | 黄艳芬, 何梦璋.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3): 196. DOI:10.3760/j.issn:1671-0282.2003.03.019 |
[3] | 杨松媚, 梁玉美, 冯燕妮. 新生儿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脑膜炎一例报告[J]. 右江医学, 2017, 45(2): 255-256.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2.035 |
[4] | 董云秋, 张晓炜, 孔宪玺. 36株脑膜脓毒金黄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1): 96-98. DOI:10.3321/j.issn:1005-4529.2006.01.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