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Vol. 28 Issue (7): 919-922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7.027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临床危急值全程闭环管理
陈翔 , 程剑真 , 张勇军 , 陈侃侃 , 张龙一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检验科 322100

危急值(critical value)是指危及生命的极度异常的检验或检查结果[1-2],此时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或干预,患者将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可能会失去最佳抢救机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危急值的有效管理,对于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6]。基于信息化手段的临床危急值全程闭环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危急值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化记录和跟踪,从而实现对危急值过程可追溯管理,对医疗质量的控制有着积极的意义[7-10]。本文以东阳市人民医院为例,探讨医院基于信息化手段的临床危急值管理新模式,并通过统计分析新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的成效,为医院临床危急值管理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危急值项目设置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危急值项目的设置,首先由医技科室制定“可能危急值项目目录”,该目录制定主要考虑“危及生命的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与疾病的治疗转归有紧密联系的结果”,“国家重大传染病”等检验检查项目[6, 11-12]。然后由医务部组织临床骨干和医技科室主任参加危急值制定论证会,接下来每年由医务部组织临床骨干和医技科室主任参加危急值有效性评价会议,会议上根据临床科室意见对危急值项目设置合理性进行评价与整改。

1.2 危急值信息化闭环管理系统建设

2015年本院自行开发了危急值处置信息系统,危急值报告形成了以信息系统为主,以电话为辅的报告方式,通过信息系统全程关键节点监管、提醒、反馈,涵盖危急值医嘱开立→打印标签→样本采集→实验室接收→结果审核→危急值报告→临床确认→临床处理→导入病历的全流程各关键节点,使得全院危急值报告、处置、监管形成闭环管控,只有危急值得到临床处理后监管才会结束,否则将持续提醒医生处理该危急值。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流程见图 1

图 1 危急值处理流程
1.3 危急值处置考核管理机制

为了使危急值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发挥成效,我院建立了危急值处置考核机制和工作改进机制。在考核机制上,将危急值处置及时性和规范性纳入病区医疗运行月质量考核。建立了医技科室危急值第一责任人制。在工作改进机制上,医院制定了《危急值处置流程管理程序书》,程序书中制定了危急值30 min内处置率100%的质量目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委员会议,对危急值处置及时性进行报告,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医务部每年组织临床和医技科室进行危急值有效性评价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应用χ2检验比较传统模式和新模式下危急值标本周转时间(TAT)和临床医护危急值确认处置及时率等指标的关系。

其中护士确认及时率=(护士及时确认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100%;医生处置及时率=(医生及时处置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数/同期需要通报的危急值检验项目总数)×100%。以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危急值闭环管理明显缩短了危急值标本周转时间

通过全流程信息化闭环管理,对危急值标本TAT进行全程监控持续改进。通过传统的危急值管理方式(2015年以前)和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危急值闭环管理模式(2018年)对危急值样本TAT的比较,分析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危急值闭环管理模式的效果。

以急诊抢救区送检的急诊血钾危急值报告为例,比较2015年和2018年急诊血钾危急值标本从护士采样→检验科接收→报告确认→报告审核的全流程TAT。2015年和2018年急诊抢救接收检验科报告急诊血钾危急值分别为1 053次和1 474次,但2018年急诊血钾危急值标本TAT时间缩短了8 min,见表 1

表 1 2015年与2018年急诊血钾危急值标本TAT比较
年份 采样-接收(min) 接收-确认(min) 确认-审核(min) 总TAT(min)
2015年 10 49 4 65
2018年 6 49 1 57
2.2 基于信息化手段的危急值闭环管理明显提高了临床医护确认处置及时率

本院规定护士必须在危急值信息发出后10 min内进行确认;医生必须在危急值信息发出后30 min内完成处置。通过数据分析,同传统管理模式(2015年)相比,应用新模式护士确认及时率和医生处置及时率均逐年提高(表 2)。

表 2 2015—2018年危急值监控指标比较
年份 护士确认及时率(%) χ2 P 医生处置及时率(%) χ2 P
2015年 78.98(16 894/21 390) - - 70.91(15 167/21 390) - -
2016年 82.80(17 067/20 707) 79.89 < 0.01 87.14(18 045/20 707) 1 665.96 < 0.01
2017年 93.81(23 299/24 837) 2 226.10 < 0.01 89.99(22 353/24 837) 2 740.12 < 0.01
2018年 96.29(26 181/27 200) 3 550.45 < 0.01 94.83(25 802/27 200) 5 195.07 < 0.01
3 讨论

与传统危急值管理模式相比,基于信息化手段的临床危急值全程闭环管理模式,可以明显缩短危急值标本TAT,明显提高临床医护危急值确认处置及时率,但持续改善永无止境,目前危急值管理仍存在有待改善的方面:①危急值正确识别是后续管理措施的基础和保障[6],但非检验类危急值需要人工识别,仍存在一定的漏报和错报,需要进行自查和督查;②目前危急值管控流程到医生完成危急值处理结束,将来有望通过采集护士执行医嘱时间、复查后脱离危急值范围等时间点的监控,将危急值处置管控延伸到患者脱离生命危险;③对报告后医生判断为不必要立即处置频率高的危急值,应进一步与临床讨论,分析危急值项目或阈值设置合理性,以提升临床处置效率。

同时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危急值管理不能仅仅依靠信息化系统,一方面要提升危急值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要依托信息化搜集的大量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减少无效危急值对医生的干扰,从而切实有效提升医院危急值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检验危急值在急危重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组. 检验危急值在急危重病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成人)[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 22(10): 1084-1089.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10.003
[2] 费阳, 王旭, 熊志刚. 临床急诊生化检验标本周转时间的改进[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7, 40(7): 535-539. DOI: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7.07.013
[3] 刘颖, 朱琦莲, 陈永铭, 等. 检验危急值对ICU重症患者病情评估的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9): 1045-1048.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9.028
[4] 唐丽娟, 彭红, 潘晓娟. 持续质量改进在危急值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7, 33(10): 764-765. 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7.10.013
[5] 宁红英, 周旭东. 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模式的探讨[J]. 临床检验杂志, 2016, 34(10): 737-738. DOI:10.13602/j.cnki.jcls.2016.10.06
[6] 周炯, 范靖, 黄鹂, 等. 危急值管理与患者安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5, 31(3): 200-202.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9.028
[7] 谢娟, 卢岩, 高兴, 等. 闭环管理在保障医疗安全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管理, 2017, 15(3): 35-38. DOI:10.3969/j.issn.1672-4232.2017.03.012
[8] 胡瑜, 周桓, 任峰, 等. 医学检验危急值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J]. 中国医院管理, 2016, 36(2): 51-52.
[9] 范雯怡, 董书, 胥雪冬. 我院落实临床检验危急值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医院管理, 2018, 38(9): 52-53.
[10] 王桂梅, 刘乃丰, 史亚香, 等. 危急值全程信息化管理与持续改进[J]. 临床检验杂志, 2015, 33(8): 630-632. DOI:10.13602/j.cnki.jcls.2015.08.19
[11]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组.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程序规范化专家共识[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9(7): 484-486. DOI: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6.07.004
[12] 临床检验危急值规范化管理京冀专家共识[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6, 39(3): 154-160. DOI: 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6.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