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 Vol. 29 Issue (10): 1367-1369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10.020
公共平台下的内镜中心急救管理团队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
方良玉 , 陈婷 , 操和龙 , 童宇峰 , 吴美凤 , 陈来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镜中心,杭州 310009

“无痛”内镜诊疗是同时使用1种药物或多种药物,使患者处于轻微意识丧失状态,在无痛苦的过程中完成整个检查[1-2]。随着医疗舒适化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无痛诊疗, 同时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安全带来了挑战[3]。据报道,需要面罩辅助通气的窒息等呼吸系统并发症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发生率达1/1 000至1/5 000,而心血管并发症则高达3.08%[4]。因此,良好、快速、高效的急救是保证医疗安全的技术关键。本研究所在中心是省级最大的无痛内镜中心,自2016年6月起在全院急救紧急呼叫及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构建了内镜中心急救管理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内镜中心急救团队管理

① 团队构建及岗位职责:由护理部和医务部共同组织下,设立内镜中心急救管理团队。由麻醉科主任担任组长,麻醉科主治及以上医生落实全程负责急救小组工作的安排等。核心成员包括消化内科主治级以上医师3名,麻醉科医生3名,参与团队急救,负责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解释工作等。科室护士长,责任组长及内镜专职专科护士8名,负责所在区域的监控管理,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参与团队急救,书写急救记录等。后勤保障人员1名,负责电梯的转运管理。②急救设备:内镜中心复苏室配备全院统一的抢救车,除颤仪和转运平车等。每个无痛诊间均配备统一的麻醉抢救车,内含全麻所需全套设备及抢救用药。在内镜预约接待处、复苏室设置内镜中心内部广播呼叫系统。主麻(麻醉医生总负责人)、护士长、责任组长及诊间护士均配置对讲机。③人员培训及考核:科内所有人员均需通过美国心脏协会基础生命支持标准课程的培训与考核,其中麻醉医生,内镜护士长及责任组长需完成高级生命支持的课程培训考核。定期开展急救团队模拟的临床思维训练,每个季度内镜中心护理人员参与急救设备的强化培训及理论操作考核。

1.2 内镜中心急救流程

内镜检查患者发生突发意外事件急救流程为:第一目击者就地评估[5],进行患者急救处理,采用ABC三人或AB两人定位法,同时通过对讲机进行呼叫,启动内镜中心突发意外事件的应急反应系统,区域内主麻,护士长/责任组长等人员听到广播后到达现场参与抢救, 由复苏班成员携带除颤仪到现场进行支持,内镜检查医生负责家属谈话和病情告知,联系疾病相关专家进行院内急会诊;如患者需进一步生命支持,呼叫中心启动全院广播系统,医院急救团队成员听到广播后,由后勤人员安排专用的转运电梯,患者转运到急诊科接受进一步生命支持。

其中ABC三人/AB二人定位法进行急救主要职责为:A呼吸管理:由麻醉医生担任,位于患者头侧,主要负责呼吸系统的管理,采用呼吸皮囊辅助呼吸,进行吸痰或者实施紧急气管插管,负责抢救现场指挥协调工作,如为非无痛诊疗患者,则由高年资护士担任;B循环管理:由诊间护士担任,位于患者右侧,负责循环系统管理,包括心电监护,必要时进行胸外按压及除颤等;C药物管理:由诊间低年资护士担任,位于患者左侧,主要负责静脉通路,药物管理,抢救记录及联络等。AB二人定位法:A呼吸管理:由麻醉医生担任,位于患者头侧,负责呼吸与循环系统的管理,即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皮囊辅助呼吸,同时负责抢救现场的全程指挥;若为非无痛诊疗患者,则由内镜检查医生担任; B循环管理:由内镜护士担任,位于患者左侧,负责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心电监护,维持静脉通路,必要时进行胸外按压,直到抢救团队到达现场[6-7]

1.3 内镜中心急救方案应用的效果评价

① 从护理部综合管理系统中,调取内镜中心急救方案构建前后2年,内镜护理人员急救相关知识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②医生认同度评价[8]: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内镜检查医生和麻醉医生对急救模型建立前后护士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认同度。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分为不认可,5分为非常认可,让每位内镜医生进行认同度打分。问卷每日随机发放,当场填写,现场回收。③测定急救时间,主要指从发现患者发生意外开始急救处理实施抢救中开始胸外按压、首次呼吸皮囊通气、首次除颤、肾上腺素应用等操作落实的时间及团队成员到达时间(从患者急救启动应急反应系统至急救团队包括主麻、护士长/责任组长、复苏室除颤仪到达现场时间)。内镜检查患者急救不良事件发生率=内镜检查患者急救不良事件发生例次/内镜检查患者意外事件总例次×100%[9]。急救启动时间和成员到达时间由急救团队小组成员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从病案室统一收集数据。急救不良事件发生率由急救团队成员直接从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调取数据。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急救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分析; 急救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和操作成绩

团队模式构建后,内镜护士急救理论和操作成绩高于构建前,两者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1

表 1 实施前后护士急救理论操作测试情况分析
指标 总数 实施前 实施后 t P
理论 36 72.50±9.04 97.76±1.61 23.472 0.000
操作 36 86.36±6.02 98.00±4.45 15.070 0.003
2.2 问卷整体情况

团队模式构建前后2年内共发放调查问卷372份,回收有效问卷346份(占93.01%),见表 2

表 2 内镜检查医生和麻醉医生对护士急救综合素质认同度评价分析
指标 实施前 实施后 t P
问卷总数(份) 182 164    
病情观察与判断 2.73±1.25 4.44±0.60 21.314 0.000
抢救意识 2.61±1.22 4.41±0.65 22.445 0.000
操作速度 2.78±1.24 4.29±0.71 18.293 0.000
医护配合 2.84±1.21 4.24±0.69 16.796 0.000
技术操作能力 2.63±1.23 4.32±4.45 22.271 0.000
风险防范 3.89±0.81 3.93±0.97 0.638 0.524
协调管理 2.89±0.94 4.28±0.93 19.679 0.000
2.3 临床指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团队模式构建前后临床指标评价情况比较,见表 3。方案实施后,内镜检查患者急救不良事件发生率从9.81%下降到3.56% (χ2=6.864,P < 0.01)。

表 3 实施前后临床指标评价情况分析
急救时间(s) 实施前 实施后 t P
开始胸外按压 55.50±9.04 34.76±1.61 23.472 < 0.05
首次呼吸皮囊通气 87.36±15.78 58.00±4.45 34.470 < 0.05
首次除颤 186.36±26.02 98.00±14.45 55.070 < 0.01
首次推注肾上腺素 198.00±24.45 112.05±19.53 22.693 < 0.01
团队成员到达现场 98.00±6.74 73.79±4.45 12.337 < 0.01
3 讨论

心肺复苏急救指南提出快速反应小组或紧急医疗团队系统能够有效减少心脏骤停的发生[9]。而急救管理团队构建类似于相应的系统。急救的成功需要性能完好的急救设施及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10]表 1结果显示,通过理论操作技能培训、科室业务学习、临床思维训练和模拟演练等方法对护士进行急救管理培训,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以往的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是发挥个人的技能让患者转危为安,忽略了医护人员间的配合及其间的工作衔接[11]。而ABC定位急救模式明确了各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各站其位,各司其职,让抢救工作忙而不乱,衔接流畅,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急救措施[12],后勤人员参与保障转运工具的快速获取,保证了抢救的有序性与有效性。表 2显示,急救管理团队建立后,医生对内镜护士急救能力认可度明显提升。

时效性即救治成功率与时间的比值,是抢救工作的最重要的指标[13]。心肺复苏急救指南提出对行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室颤出现到除颤时间应在3 min内完成[14]表 3显示,急救管理团队构建后,开始胸外按压,使用呼吸皮囊开放气道,首次除颤时间,首次肾上腺素给药时间和团队成员到位时间显著缩短。急救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至3.56%。可见,急救方案构建后,抢救物品和仪器进行合理及定点放置,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可方便快速获取,有利于缩短急救措施落实到位的时间,提高急救的时效性,保障患者安全[9]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胡安武, 田雪娇. 麻醉镇痛术应用于消化内镜诊治中的效果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5, 20(6): 690-691. DOI:10.3969/j.issn.1672-2159.2015.06.046
[2] 岳伟, 张丽, 郭强. 无痛苦胃肠镜技术应用十年分析[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3(02): 97-99. DOI: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3.02.01
[3]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意见[J]. 中华消化杂志, 2014, 34(08): 505-512. 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4.08.001
[4] 冯洁, 李文, 李欣, 等. 一套无痛消化内镜麻醉管理模式的临床观察[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12, 29(6): 307-310. DOI:10.3760/cma.j.issn.1007-5232.2012.06.004
[5]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一目击者现场救护专业委员会. 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7): 810-823.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7.002
[6] 高洁. ABC与AB定位抢救模式在急诊护理团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14): 2001-2003. DOI:10.3760/cma.j.issn.1673-4351.2017.14.041
[7] 黄美, 陈丽芳, 梅思娟, 等. 定位协作模拟抢救在门诊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 2016, 14(25): 2595-2598.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6.25.002
[8] 张静, 李继恩, 周晓燕.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模块的定职定位配合模式应用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 32(16): 2643-2645. 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19.16.078
[9] 范清秋, 金静芬, 阮红芳, 等. 门诊护士定岗定位急救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评价[J]. 中华护理杂志, 2017, 52(11): 1333-1337. 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7.11.010
[10] Neumr RW, Shuster M, Callaway CW, et al.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Update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 2015, 132(18): 315-67. DOI:10.1161/CIR.0000000000000262
[11] 顾跃英, 徐雪珍, 钱小玫, 等. 综合医院门诊急救体系构建及三级管理实践[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 24(12): 1476-147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12.036
[12] 范清秋, 封秀琴. 团队急救情景模拟演练在提高门诊护士综合急救技能的效果评价[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7): 824-826.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7.026
[13] 龚平. 2000-2018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主要变化给我们的启示[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1): 2-7.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9.01.002
[14] Field JM, Hazinski MF, Sayre MR, et al. Part 1:executive summary: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 2010(18 Supl 3): S640-S656.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0.97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