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Vol. 32 Issue (4): 479-481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04.007
基于空中救援为核心的养老社区选址建议专家共识
基于空中救援为核心的养老社区选址建议共识专家组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龄化及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1]。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情况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余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余人,占总人口的13.50%[2],这表明我国已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根据人口结构现状和老龄化发展趋势,因地制宜提出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的规模、标准和布局[3]。目前我国养老社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在不断完善。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种器官能力逐渐下降,老龄人口的患病风险较其他年龄段人群要高,急危重症抢救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4]。同时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心理状态的变化和社会功能减弱,也是意外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5-6]。有限的养老和医疗资源与急剧增长的养老和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急危重症的救治,由于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导致现有的地面急救网络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救援需求[7]。建设以空中救援为核心的养老社区可促进区域内、区域间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提升急危重症老年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水平,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和效率。以空中救援为核心建设养老社区,要求社区内可开展空中救援服务,配备医疗救援直升机停机坪及相应医疗服务设施,满足航空医疗急救、转运服务。

本共识通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以及各地养老社区及航空救援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标准(检索词包括“Location of the aged community”,“The plan of elderly community”,“The design of elderly community”“养老社区选址”,“养老社区建设”,“空中救援社区”,“空中救援社区选址”,“停机坪选址”等,检索时间截至2022年10月31日),结合我国国情和实践经验,基于文献循证,由执笔小组撰写形成初稿,然后组织航空救援、急救医学、养老、建筑等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讨论,经专家会议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定稿,形成《基于空中救援为核心的养老社区选址建议专家共识》,从选址影响因素、选址模式、选址基本要求等方面给出建议,以期为以空中救援为核心的养老社区选址提供参考。

选址时应考虑到老年人口的密度、空间分布和养老需求等因素[8-9]。美国老年人分布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和偏远的乡村聚落,形成典型的“退休”中心,如美国太阳城、Hillcreat社区[10-11]。我国老年人口密度较高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京津冀等地区,空间分布表现出城区中心集聚,逐渐向外围过度,呈“中心-外围”结构[12]。老年人对自己长期居住的环境较为熟悉,尤其是可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内心是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居住环境的。因此,应根据城市养老现状、养老配套设施投入,结合养老人群生理、心理需求进行养老社区选址[13],尽量靠近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用地[14]

推荐意见1:养老社区选址尽量选择或创造老人熟悉的生活居住环境作为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

结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实际情况,目前经济条件与用地条件可能都无法满足大规模的老年社区开发,但与日俱增的老年人口数量带来的养老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目前既能满足老年人需求,又符合当前经济条件的做法就是:在普通社区中配套老年人住宅,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考虑选择部分用地用于进行老年社区建设;而对旧有的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也不失为一种适宜的方式。我国多数一二线城市城区内交通拥堵,人口密度高,城区内适宜开展医疗空中救援的社区有限,新建养老社区宜在城市近郊或远郊地区选址,社区内单独设置医疗功能完善、辐射范围影响整个社区的空中救援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服务站,总体布局以空中救援医疗服务中心为依托。

推荐意见2:在选址建设时应考虑两种模式,一是在老年人集群生活的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及更新,完善城区及老人日常生活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及养老设施的配置。另一种是选择适宜区域,新建老年社区。

2020年颁布的《航空应急救援场地等级划分团体标准》为航空应急救援场站的建设等级划分及相应的设施设备人员配备提供了依据,参照该标准要求,养老社区空中救援场地属于片区航空应急救援起降点。片区航空应急救援起降点基本建设要求为:(1)仅需具备直升机机坪;(2)起降点辐射范围一般为半径50 km或者满足响应时间15~30 min的区域。(3)选址时优先考虑城市楼顶、中心医院、体育场馆、高速公路服务站等场所,也可以考虑已建的通用机场或“紧急避难所”[15]。直升机机坪选址时的基本要求需满足:(1)场地条件满足拟使用医疗救援直升机安全起降和停放需求;(2)净空条件良好,至少能满足医疗救援直升机两个起降方向安全运行;(3)医疗救援直升机主进近/起飞方向宜与常年主导风向一致[16-17]

医疗停机坪是航空医疗救护保障紧急情况下的生命救护地,随着航空医疗救护的发展,医疗停机坪规划建设是各大医院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8]。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选取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湖北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共71家医疗卫生机构为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开展航空医疗急救与医疗转运服务[19]

推荐意见3:社区选址时建议考虑停机坪建设选址基本要求,也可将有能力开展航空医疗救援的医院周边,满足响应时间15~30 min的区域内纳入养老社区选址范围。

另外,养老社区选址时还应考虑到周边环境和交通条件[20],建议:(1)不得在有污染环境的工厂或企业周围进行选址;(2)不得在有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段进行选址;(3)远离噪声污染、光污染地段,或采取相应的降低噪声和光污染的防护措施。由于铁路、高速公路周围是噪音产生集中影响区域,而且道路车流量大,尾气的产生量也较大,因此选址距离铁路、高速公路距离应>100 m。居住区噪声在60分贝以下。(4)社区绿地面积率不宜小于45%,可考虑借用周边多样的绿地系统,建议以社区中心位置半径1 km内有大面积公园、水域或绿地,或距离周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风景区1~1.5 km。(5)研究表明,65岁以上老人的平均舒适行走距离约为300 m,选址应考虑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联系,步行最远不宜超过老人最大步行半径800 m。因此,建议社区内50%的住宅单元及非住宅建筑出入口与公交车站的步行距离应在400 m范围内,与地铁口的步行距离应在800 m范围内[21]

空中医疗急救是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急救响应速度快,救护范围广,处置机动灵活,是提高救援效率的有效手段[22]。基于空中救援为核心的养老社区建设,是我国院前急救、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可有效降低老年人日常情况下危重急症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同样也是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及医养结合的重要体现,但是选址建设和发展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完整的体系建设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本建议为推动空中医疗救援和养老服务衔接提供了参考。

执笔:李雪琦 付阳阳 田兆兴

专家组成员(以姓名笔画排序):于学忠(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马岳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马渝(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王勇(北京急救中心)公茂琪(北京积水潭医院)田兆兴(北京积水潭医院)白鹤翔(山西大学)巩秀静(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朱长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华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任周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红升(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孙宇庆(北京积水潭医院)孙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杜贤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宇能(北京积水潭医院)李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李庭(北京积水潭医院)李晓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何小军(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张玉勤(北京积水潭医院)张国强(中日友好医院)张泓(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邵菊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鱼锋(北京积水潭医院)赵晓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姜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柴艳芬(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徐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徐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徐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善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梅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曹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蒋协远(北京积水潭医院)韩冰(北京积水潭医院)韩继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鲁雪梅(北京积水潭医院)曾俊(四川省人民医院)魏彦芳(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王红漫. 重视中国老年人群健康状况推进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9, 40(3): 259-265. 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9.03.002
[2] 国务院.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2/21/content_5674844.htm.
[3] 王薇, 王长远, 王晶. 急诊危重症患者流行病学分析及疾病谱特点: 附北京市1家医院2017年3176例急诊病例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 30(10): 987-990. DOI: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8.10.017
[4] 宇传华, 吴思齐. 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国伤害负担现状及趋势分析[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 30(3): 1-6. DOI:10.3969/j.issn.1006-2483.2019.03.001
[5] 李如月, 吴超. 老年人社区应急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2, 25(4): 510-514.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1.00.276
[6] 郭爱斌, 高雯, 刘斌, 等. 空地一体化医疗救援体系建设实践及运行模式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21, 41(5): 438-443. DOI:10.3969/j.issn.1002-1949.2021.05.013
[7] 李雪, 王依明, 李斌. 医疗类和生活类社区综合养老设施布局选址研究[J]. 新建筑, 2019(4): 23-25. DOI:10.12069/j.na.201904023
[8] Homma H, Niiyama Y, Sonoda H, et al. The impact of air transport fo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J]. Air Med J, 2019, 38(2): 73-77. DOI:10.1016/j.amj.2018.11.008
[9] 殷洁, 彭仲仁. 积极老龄化: 美国活跃退休社区对中国养老社区建设的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 2017, 32(6): 125-131. DOI:10.22217/upi.2016.264
[10] 穆光宗. 美国社区养老模式借鉴[J]. 人民论坛, 2012(22): 52-53. DOI:10.16619/j.cnki.rmlt.2012.22.034
[11] 赵东霞, 韩增林, 王利. 中国老年人口分布的集疏格局及其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17, 72(10): 1762-1775. DOI:10.11821/dlxb201710003
[12] 刘帅. 养老社区的选址建议[J]. 中国房地产业, 2017(26): 72.
[13] 尹璐, 孔庆君. 我国老年养老社区发展现状与规划建设原则[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2): 43-44.
[14] 航空应急救援场站等级划分: T/AOPA 0002—2020[S].
[15] 刘津宇. 民用机场选址阶段考虑因素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22(9): 37-38.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22.09.010
[16] 民用直升机场飞行场地技术标准: MH 5013—1999[S].
[17] 董薇, 郭树森. 我国直升机医学救护体系的构建[J]. 军事医学, 2019, 43(12): 954-958. DOI:10.7644/j.issn.1674-9960.2019.12.012
[18] 民航局综合司. 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EB/OL]. https://www.gov.cn/fuwu/2019-03/26/5376807/files/373f574cdd524e47b1d6648e476ee429.pdf.
[19] Røislien J, van den Berg PL, Lindner T, et al. Exploring optimal air ambulance base locations in Norway using advanc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J]. Inj Prev, 2017, 23(1): 10-15. DOI:10.1136/injuryprev-2016-041973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 GB 50180—2018[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
[21] 辛军国, 赵莉, 汪瑞鸥, 等. 我国空中医疗急救发展现状与体系构建建议[J]. 现代预防医学, 2021, 48(8): 1418-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