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近期收到关于《“pulmonary hypertension”不是“肺高压”》问题的读者来信,读者与对应的文章作者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两方各自提供了相关的文献依据,最终仍未达成共识,希望能有更多读者参与此问题讨论。
1 读者来信《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年第8期刊登了《缺氧激活IRE1a/JNK通路调控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研究》[1]一文(以下简称为“该文”),该文体外培养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系(MPASMCs),构建缺氧MPASMCs模型,分别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关键基因葡萄糖调节蛋白78以及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通路基因的表达,探究缺氧是否通过肌醇依赖酶1α(inositol requires enzymes1α, IRE1α)介导的ERS激活JNK通路参与调控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读后获益匪浅。但该文中将“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这一医学名词的中文名改为“肺高压”欠妥,值得提出商榷。
该文引言中介绍:“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类复杂的肺血管疾病,以不可逆的肺血管重构和肺循环阻力升高为特征”,这里给出了“肺高压”的特征是不可逆的肺血管重构和肺循环阻力升高,未提及是否要有肺动脉压力升高,并且用括号解释说明亦是“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但根据“pulmonary hypertension”的定义不是“肺高压”,是指由多种异源性疾病(病因)和不同发病机制所致肺血管结构或功能改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2]。也就是说,除了该文中所说“肺高压”的特征外,还要有肺动脉压力升高,并且达到一定的界值,才能诊断为“pulmonary hypertension”。
体循环(大循环)返回心脏的静脉血从右心房流入右心室,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右心室射出,进入肺动脉,经过肺动脉在肺内的各级分支,流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内各级肺静脉属支,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肺循环或小循环。由此可见,肺循环的路径包括有肺动脉、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当单纯肺静脉压力增高,肺动脉尚未受累;或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这在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是非常常见的),肺动脉压尚未升高或升高未达到“pulmonary hypeaension”的标准时,均属于肺循环阻力升高,符合“该文”中表达的“肺高压”特征,但不是“pulmonary hypertension”,因为“pulmonary hypertension”指的是肺动脉压力升高并要求达到一定的界值。另外,有多种类型的肺动脉高压并不伴有肺循环其他部分的阻力升高。
《汉英医学大词典》[3]与《新时代汉英大词典》[4]中,与“肺动脉高压”一词相对应的英文是“pulmonary hypertension”,缩写为“PH”。多年以来,我国一直沿用“肺动脉高压”这一医学术语,将其作为“pulmonary hypertension”一词的标准中文医学名词[5-6],其字义即指肺动脉压力增高。该医学名词是经过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名词委)审定的国家标准医学名词[7],并早已被广泛接受和在临床使用,包括《中华急诊医学杂志》[8-10]。术语在线[11]中,与“肺动脉高压”对应的英文名也是“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pulmonary hypertension”一词中虽无“动脉”含义的英语单词,根据字面的意思可以直译为“肺高压”,但当初名词委在审定时,为何不把它的中文名词翻译为“肺高压”,而是将它译为“肺动脉高压”呢?这应该是因为译为“肺高压”不能反映“pulmonary hypertension”的本质和特点。“pulmonary hypertension”的本质和特点是肺动脉压升高并超过一定界值,血流动力学定义是指海平面、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检查(RHC)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25 mmHg[2]。
我们认为,既然与“pulmonary hypertension”一词对应的中文名“肺动脉高压”是经过名词委审定,并早已被广泛接受和在临床使用,就没有必要再对其进行修改,术语在线中,也未搜索到“肺高压”一词。教科书《内科学》[12]及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全国肺动脉高压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专家组制订的《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2]中,均是将“pulmonary hypertension”一词译为“肺动脉高压”,不是“肺高压”。
以上看法不知是否正确?敬请批评指正!
读者 徐祖龙(泰州市人民医院)、周瑞芳(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参 考 文 献
[1] 史薪炜, 钱骏, 袁超, 等. 缺氧激活IRE1a/JNK通路调控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32(08): 1083-1089.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08.013.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 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 等.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1): 11-51.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01008-02778.
[3] 汉英、汉法、汉德、汉日、汉俄医学大词典编篡委员会. 汉英医学大词典[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311.
[4] 吴景荣, 程镇球. 新时代汉英大词典: 2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5] 临床荟萃编辑部. 医学名词介绍(4)心血管病学(上)[J]. 临床荟萃, 2004, (1):61.
[6]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医学委员会. 汉英医学规范名词[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67.
[7]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医学名词: 1995心血管病学、肾脏病学、胃肠病学、消化内镜学、传染病学、寄生虫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结核病学、老年医学、儿科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10.
[8] 刘彤, 程宇彤, 何怡华, 等. 右室流出道血流频谱形态与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的关系[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1, 20(3): 292-296.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1.03.019.
[9] 吴文汇, 宫素岗, 黎金玲, 等. 大动脉炎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特点和预后[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11): 1265-1270.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11.016.
[10] 王丹丹, 米玉红. 步入肺循环: 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开始[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8, 27(8): 833-839.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8.08.003.
[11] 术语在线. 术语在线—权威的术语知识服务平台[DB/OL]. https://www.termonline.cn.
[12]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内科学[M]. 9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105-113.
2 作者回信非常感谢您对《缺氧激活IRE1a/JNK通路调控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研究》一文(以下称“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针对您对本文中将pulmonary hypertension翻译为“肺高压”所提出的疑问和建议,本文作者经过讨论,回复如下:
目前《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1]中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血流动力学定义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由右心导管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5 mmHg。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和欧洲呼吸协会最新指南将PH的mPAP标准调整为mPAP > 20 mmHg[2]。对此定义和mPAP的标准,本文作者并无异议。来信中对本文引言中“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类复杂的肺血管疾病,以不可逆的肺血管重构和肺循环阻力升高为特征”的叙述中未提及PH“肺动脉平均压力升高”的临床特征提出异议。本文如此描述并非否定其mPAP升高的特征。因本文关注的重点是PH血管的病理改变而非临床特征,研究的是PH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情况,故在表述PH时重点描述了PH血管壁改变的特征。文中所述“肺血管重构”、“肺循环阻力升高”等属于PH的病理特征描述而非定义归纳,目的是引出后文中本文研究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改变”这一病理变化[3]。
来信中提到“单纯肺静脉压力增高,肺动脉尚未受累;或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这在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是非常常见的)”的情况。正如来信所述,临床上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的因素不少见,例如左心衰竭、心包积液、急性肺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机械通气等都会导致肺动脉压力的升高[3-4],甚至超过PH定义的mPAP压力标准,但此类肺动脉压力升高多为肺血管收缩或痉挛、梗阻等因素导致肺动脉压力急性升高,致病因素去除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所以PH并非仅仅是来信中“指的是肺动脉压力升高并要求达到一定的界值”这样单纯的压力标准,其本质是肺循环(包括肺动脉、肺静脉、毛细血管)的血管壁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肺血管重构和肺血管阻力升高,mPAP升高是PH的临床表象。ESC指南中也明确根据病变累及的血管范围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将PH分为:毛细血管前肺高压(Pre-capillary PH)、单纯毛细血管后肺高血压(Isolated post-capillary PH)及混合性肺高压(combined post- and pre-capillary PH)[1]。
来信中列举了多项目前主流的中文文献资料,表明将PH翻译为“肺动脉高压”更符合其本质定义,对于该术语的相关资料本文作者先前也注意到,并对来信中提出的建议表示认同。中文文献中根据研究内容,不乏采用“肺高压”表述的情况[5-6]。另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编写的《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7]中将pulmonary hypertension(PH)表述为“肺高血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表述为“肺动脉高压”。本文使用“肺高压”这一表述主要目的是想区分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和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两个名词。根据ESC指南PH的临床分类,其中PAH为第一类,肺疾病和(或)缺氧相关性PH(PH associated with lung diseases and/or hypoxia)为第三类[1]。严格来说,本文所涉及的实验反映的是“缺氧”因素对于MPASMCs增殖/凋亡表型的影响,即为第三类PH。因此,为了避免读者混淆,本文采用了“肺高压”这一更为直观的表述。根据PH定义的来说,“肺动脉高压”的表述确实更符合该类疾病本身的定义,也更为严谨性,非常感谢来信对本文的关注和提出的宝贵意见。
作者 史薪炜(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 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 等. 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1): 11-51.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01008-02778.
[2] Humbert M, Kovacs G, Hoeper MM, et al. 2022 ESC/ERS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J]. Eur Heart J, 2022, 43(38): 3618-3731. DOI: 10.1093/eurheartj/ehac237.
[3] Calcaianu G, Calcaianu M, Gschwend A, et al. Hemodynamic profile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in ARDS[J]. Pulm Circ, 2018, 8(1): 2045893217753415. DOI: 10.1177/2045893217753415.
[4] Kaestner M, Schranz D, Warnecke G, et al.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ediatr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The European Paediatric Pulmonary Vascular Disease Network, endorsed by ISHLT and DGPK. Heart, 2016, 102(Suppl 2): ii57-ii66. DOI: 10.1136/heartjnl-2015-307774.
[5] 陈智鸿, 徐侃, 沈瑶, 等. 102例肺高压临床特点及严重度评估分析[J]. 国际呼吸杂志, 2013, 33(17): 1319-1324. DOI: 10.3760/cma.j.issn.1673-436X.2013.017.010.
[6] 李晨, 李鑫, 刘春蕾, 等. 马西替坦联合维利西呱治疗缺氧性肺高压大鼠的作用机制[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21, 42(10): 1058-1063, 1104. DOI: 10.3969/j.issn.2095-5227.2021.10.011.
[7]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6(12): 933-964.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8.1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