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卫生勤务教研室,西安 710032
2. Department of Health Services, The PLA Air Forc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 China
直升机医学救援又称直升机医疗救援,是指使用直升机在具有急救和医疗监护条件下进行的伤病员救治与后送的空中运输活动[1-2]。直升机医学救援具有快速、高效、灵活、及时、范围广、受地域影响小等特点[3-5]。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频发,利用直升机进行伤病员的转运和抢险救灾的频率越来越高,直升机医学救援变得越来越重要[6-7]。机上医学救援人员的救护能力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核心救护技术则是重中之重[8]。
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遴选多名有着丰富空运医疗后送经验的专家,对直升机医学救援所需要的核心救护技术进行评估,为我国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核心救护技术的培训、考核等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成立课题小组课题小组共5名成员,包括卫生勤务和急救医学专家3名,伤病员空运后送方向研究生2名。主要负责查阅文献、会议讨论、拟定初稿、编制函询问卷等任务,同时还负责专家的遴选,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最终确定并形成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核心救护技术指标体系。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主要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通过指标项目的评分来反映。条目重要性赋值越大,表明专家认为条目越重要,条目可行性赋值越大,表明专家认为条目在直升机医学救援中顺利开展的可能性越大。条目间的标准差越小,表明专家意见越集中。若指标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4.0或可行性赋值均数<3.5或变异系数CV>0.25,则指标条目予以删除[9]。
1.3 专家函询 1.3.1 拟定专家咨询问卷经过前期文献研究和小组访谈,课题研究小组编制了专家咨询问卷,主要包含以下3个部分。①前言介绍:解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填表说明;②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核心救护技术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34项。条目评价指标参照Likert 5级度量法,附有修改意见栏,以便专家对指标进行修改或补充;③专家基本信息表、专家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表:主要调查专家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学历、专业、工作年限、职称等信息,并对专家关于研究问题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进行调查。
1.3.2 遴选咨询专家专家纳入标准:①本科及以上学历;②中级及以上职称;③从事相关工作5年以上;④参加过航空医学救援,熟悉直升机医学救援工作,并有丰富的经验;⑤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
1.3.3 实施专家咨询2023年3~4月,实施2轮专家咨询,通过现场或邮件的方式发放专家咨询表。专家根据理解对各级指标重要性、可行性及相关性进行评分。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束后,根据专家意见和指标的筛选标准对指标内容进行整理、筛选和修改,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直到专家意见达成一致时结束咨询,最终形成“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核心救护技术指标体系”。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的表示;专家积极性采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系数采用专家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算术平均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 W)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资料共咨询22名专家,其中男性14人,女性8人。临床医学专家13名,护理学专家6名,卫生勤务专家1名,航空航天医学专家1名,其他专业专家1名;年龄(39.18±6.26)岁;工作年限(16.86±7.39)年;本科学历5名、硕士学历3名、博士学历14名;中级职称11名,副高及以上职称11名;见表 1。
项目 | 人数 | 构成比(%) |
性别 | ||
男 | 14 | 64 |
女 | 8 | 36 |
年龄(岁) | ||
30~40 | 12 | 55 |
41~50 | 8 | 35 |
51及以上 | 2 | 10 |
工作年限 | ||
<10年 | 5 | 23 |
10~20年 | 10 | 45 |
>20年 | 7 | 32 |
学历 | ||
本科 | 5 | 22 |
硕士研究生 | 3 | 14 |
博士研究生 | 14 | 64 |
职称 | ||
中级 | 11 | 50 |
副高及以上 | 11 | 50 |
专业 | ||
临床医学 | 13 | 59 |
护理学 | 6 | 27 |
卫生勤务 | 1 | 5 |
航空航天医学 | 1 | 5 |
其他 | 1 | 4 |
人员类别 | ||
现役军官 | 11 | 50 |
文职人员 | 5 | 23 |
其他 | 6 | 27 |
两轮问卷有效回收例均为100%(22/22),提出建议专家比例分别为50%(11/22)、9%(2/22)。
2.3 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的大小可以反映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研究表明,专家权威程度由专家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来共同决定,用Cr表示;专家熟悉程度系数,用Cs表示;专家判断系数,用Ca表示。当Cr ≥0.7时,表明该研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10]。Cr= (Ca + Cs) /2。
本次研究中,两轮函询专家判断系数为0.88,专家熟悉程度系数为0.86,专家权威系数为0.87,表明专家权威程度较高,见表 2和表 3。
熟悉程度 | 很熟悉 | 比较熟悉 | 一般熟悉 | 不太熟悉 | 不熟悉 | ||||
频数(频率) | 频数(频率) | 频数(频率) | 频数(频率) | 频数(频率) | |||||
自评 | 9(41) | 10(45) | 3(14) | 0(0) | 0(0) |
判断依据 | 大 | 中 | 小 | ||
频数(频率) | 频数(频率) | 频数(频率) | |||
相关理论分析 | 16(73) | 6(27) | 0(0) | ||
实践经验 | 17(77) | 5(23) | 0(0) | ||
从同行处了解 | 5(23) | 12(55) | 5(22) | ||
直接选择 | 2(9) | 5(23) | 15(68) |
Kendall协调系数表明专家对指标一致性的认可程度。第一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38~0.380,第二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54~0.415,两轮协调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协调程度较好,见表 4。
指标 | 第一轮 | 第二轮 | |||||
W | χ2值 | P值 | W | χ2值 | P值 | ||
一级指标 | |||||||
重要性 | 0.380 | 25.074 | <0.001 | 0.415 | 27.387 | <0.001 | |
二级指标 | |||||||
重要性 | 0.338 | 245.646 | <0.001 | 0.357 | 266.780 | <0.001 | |
可行性 | 0.347 | 251.569 | <0.001 | 0.354 | 264.799 | <0.001 |
第一轮函询问卷发放回收后,研究小组对函询问卷中专家所提出的意见进行整理。
经研究小组讨论后作出如下修改:将“机上深静脉置管术”修改为“机上深/浅静脉置管术”,将“机上动静脉穿刺术”修改为“机上动脉穿刺术”,将“机上输血术”修改为“机上输血/输液术”,将“机上洗胃/胃肠减压术”修改为“机上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术”,将“机上注射给药”修改为“机上给药技术”;新增“机上喉罩通气”“机上心电监护术”“晕机病防护技术”“航空性中耳炎防护技术”“航空性鼻窦炎防护技术”“机上镇痛评估与干预”“机上降温/保温术”;删除“机上静脉溶栓术”“机上区域阻滞麻醉”“机上神经阻滞麻醉”“机上腰椎穿刺术”。形成第二轮专家函询问卷。
第二轮函询问卷专家对指标条目的认可程度高,问卷回收整理后,共有2名专家提出修改意见,经研究小组讨论予以采用:删除“机上高流量吸氧”“机上搬运”“机上表面麻醉”。形成最终的指标体系,见表 5。
条目名称 | 重要性评分(x±s) | 变异系数 | 满分比(%) | 可行性评分(x±s) | 变异系数 | 满分比(%) |
A呼吸系统核心救护技术 | 5.00±0.000 | 0.000 | 100.0 | |||
A1机上鼻导管吸氧 | 4.86±0.468 | 0.096 | 90.9 | 5.00±0.000 | 0.000 | 100.0 |
A2机上面罩吸氧 | 4.95±0.213 | 0.043 | 95.5 | 5.00±0.000 | 0.000 | 100.0 |
A3机上机械通气 | 4.82±0.501 | 0.104 | 86.4 | 4.95±0.213 | 0.043 | 95.5 |
A4机上球囊面罩通气 | 4.91±0.294 | 0.060 | 90.9 | 4.91±0.294 | 0.060 | 90.9 |
A5机上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术 | 4.59±0.734 | 0.160 | 72.7 | 4.77±0.685 | 0.144 | 86.4 |
A6机上气管插管/切开术 | 4.59±0.734 | 0.160 | 72.7 | 4.73±0.703 | 0.149 | 81.8 |
A7机上环甲膜穿刺术 | 4.82±0.395 | 0.082 | 81.8 | 4.86±0.351 | 0.072 | 86.4 |
A8机上口/鼻咽通气管置入 | 4.86±0.468 | 0.096 | 90.9 | 5.00±0.000 | 0.000 | 100.0 |
A9机上吸痰术 | 4.77±0.528 | 0.111 | 81.8 | 5.00±0.000 | 0.000 | 100.0 |
A10机上喉罩通气 | 4.55±0.739 | 0.162 | 68.2 | 5.00±0.000 | 0.000 | 100.0 |
B循环系统核心救护技术 | 5.00±0.000 | 0.000 | 100.0 | |||
B1机上深/浅静脉穿刺置管术 | 4.82±0.501 | 0.104 | 86.4 | 4.64±0.902 | 0.194 | 81.8 |
B2机上动脉穿刺术 | 4.45±0.671 | 0.151 | 54.5 | 5.00±0.000 | 0.000 | 100.0 |
B3机上心电监护术 | 4.95±0.213 | 0.043 | 95.5 | 5.00±0.000 | 0.000 | 100.0 |
B4机上心包穿刺术 | 4.95±0.213 | 0.043 | 95.5 | 4.77±0.869 | 0.182 | 90.9 |
B5机上输血/输液术 | 5.00±0.000 | 0.000 | 100.0 | 5.00±0.000 | 0.000 | 100.0 |
B6机上心肺复苏术 | 5.00±0.000 | 0.000 | 100.0 | 5.00±0.000 | 0.000 | 100.0 |
B7机上电复律 | 5.00±0.000 | 0.000 | 100.0 | 5.00±0.000 | 0.000 | 100.0 |
C运动系统核心救护技术 | 4.95±0.213 | 0.043 | 95.5 | |||
C1机上止血 | 5.00±0.000 | 0.000 | 100.0 | 5.00±0.000 | 0.000 | 100.0 |
C2机上包扎 | 4.82±0.501 | 0.104 | 86.4 | 5.00±0.000 | 0.000 | 100.0 |
C3机上固定 | 4.91±0.294 | 0.060 | 90.9 | 5.00±0.000 | 0.000 | 100.0 |
C4机上切开引流术 | 4.36±0.848 | 0.194 | 54.5 | 5.00±0.000 | 0.000 | 100.0 |
C5机上清液创缝合术 | 4.32±0.716 | 0.166 | 45.5 | 4.95±0.213 | 0.043 | 95.5 |
C6机上局部浸润麻醉 | 4.73±0.456 | 0.096 | 72.7 | 4.91±0.426 | 0.087 | 95.5 |
D其他系统核心救护技术 | 4.55±0.510 | 0.112 | 54.5 | |||
D1晕机病防护技术 | 4.86±0.351 | 0.072 | 86.4 | 4.86±0.351 | 0.072 | 86.4 |
D2航空性中耳炎防护技术 | 4.68±0.477 | 0.102 | 68.2 | 4.86±0.351 | 0.072 | 86.4 |
D3航空性鼻窦炎防护技术 | 4.59±0.590 | 0.129 | 63.6 | 4.91±0.294 | 0.060 | 90.9 |
D4机上胃管置入术/胃肠减压术 | 4.32±0.646 | 0.150 | 40.9 | 4.91±0.294 | 0.060 | 90.9 |
D5机上注射给药 | 4.91±0.294 | 0.060 | 90.9 | 5.00±0.000 | 0.000 | 100.0 |
D6机上腹腔穿刺术 | 4.64±0.581 | 0.125 | 68.2 | 4.68±0.894 | 0.191 | 81.8 |
D7机上镇痛评估与干预 | 4.95±0.213 | 0.043 | 95.5 | 5.00±0.000 | 0.000 | 100.0 |
D8机上导尿术 | 4.77±0.528 | 0.111 | 81.8 | 5.00±0.000 | 0.000 | 100.0 |
D9机上降温/保温术 | 4.95±0.213 | 0.043 | 95.5 | 5.00±0.000 | 0.000 | 100.0 |
本研究在选择专家时严格遵循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要求,确保了所选专家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函询专家涉及5个不同专业,咨询专家全面,研究结果可靠。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参与研究的专家积极性高,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得分为0.87,表明专家权威性较高。此外,本研究还通过德尔菲法对直升机医学救援核心救护技术的一级指标重要性、二级指标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各指标变异系数均小于0.20,表明专家意见较为统一。两轮专家咨询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38~0.415(P均<0.001),表明专家对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核心救护技术指标体系认可程度高,结果可靠。
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是直升机空运医疗后送途中救护的重要保障力量。探索这一群体掌握核心救护技术的能力水平对于提升空运医疗后送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国外直升机应急救援体系发展较为成熟,代表性的有德国、英国、瑞士、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六个国家,均已形成与国家卫生应急救援相适应的特色直升机应急救援体系[11]。Masterson等[12]分别对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所具备的急救能力进行了阐述,但缺乏系统性,仍需进一步开展系统的救护技术体系研究。
我国直升机救援起步较晚,虽然参与机上救治的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但缺乏专业的航空医学知识及完备的空中急救实践经验,缺少系统的技术培训指导,无法达到理想的救援效果[13-15]。机上医学救援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也会对航空医学救援产生正向影响,直升机低空飞行时航空器噪音大,对医学救援人员要求更高[14]。本研究通过前期文献研究,针对直升机医学救援疾病谱中常见疾病,如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形成涵盖呼吸系统核心救护技术、循环系统核心救护技术、运动系统核心救护技术、其他系统核心救护技术4个维度共计34项的指标体系。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及结果统计分析,依照标准,对部分指标条目数量、概念、内涵等进行增加或删减,最终形成涵盖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32项的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核心救护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核心救护技术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为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核心救护技术的培训、考核等提供依据,有利于我国直升机医学救援的发展。
本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核心救护技术指标体系,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性。由于我国目前没有核心救护技术方面的相关指南,对空运医疗后送的研究相对国外较晚,直接引用的参考文献较少。
本研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构建了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核心救护技术指标。评价指标结合直升机医学救援的特点和要求,对救援人员所需要具备的核心救护技术进行明晰,最终形成呼吸系统核心救护技术、循环系统核心救护技术、运动系统核心救护技术、其他系统核心救护技术4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的直升机医学救援人员核心救护技术指标体系。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吴丹:实施研究、分析/解释数据、论文撰写;胡雪军:研究设计、论文修改;于明哲:实施研究,数据收集及整理;李俊杰:研究设计、获取研究经费
[1] | 航空医学救援衔接应急技术包共识专家组. 航空医学救援衔接应急技术包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32(4): 464-470.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04.004 |
[2] | 董薇, 郭树森. 我国直升机医学救护体系的构建[J]. 军事医学, 2019, 43(12): 954-958. DOI:10.7644/j.issn.1674-9960.2019.12.012 |
[3] | 彭博, 张进军. 航空医学救援医疗装备的专家共识[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 7(4): 186-189.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9.04.002 |
[4] | 周阿香, 申金惠, 朱莹, 等. 直升机作业环境对伤病员急救的影响及防护[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32(6): 824-828.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06.022 |
[5] | 陈玲, 郝志梅. 我国空中急救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 9(2): 816-818.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21.02.012 |
[6] | 马亦飞, 周开园, 李鹏, 等. 空运医疗后送救护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 人民军医, 2021, 64(11): 1058-1060. DOI:10.3969/j.issn.1000-9736.2021.11.005 |
[7] | 胡振杰, 肖文涛, 张静, 等. 急诊航空转运机械循环辅助患者的可行性及效果评价[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 32(3): 423-426.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3.03.029 |
[8] | Tran QK, O'Connell F, Hakopian A, et al. Patient care during interfacility transport: a narrative review of managing diverse disease states[J]. World J Emerg Med, 2023, 14(1): 3-9. DOI:10.5847/wjem.j.1920-8642.2023.009 |
[9] | Li YK, Liu Y, Jia WB, et al. Construction of cough reflex intensity score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ased on the Delphi method[J]. World J Emerg Med, 2023, 14(3): 235-237. DOI:10.5847/wjem.j.1920-8642.2023.045 |
[10] | 章靓, 林小娟, 谢焕章, 等. 艾多沙班药物利用评估标准的构建和应用[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23, 42(4): 254-260. DOI:10.14109/j.cnki.xyylc.2023.04.09 |
[11] | 肖清滔, 钟歆. 国外直升机应急救援体系现状与启示[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8, 6(8): 455-459.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8.08.009 |
[12] | Masterson S, Deasy C, Doyle M, et al. What clinical crew competencies and qualifications are required for helicopte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Scand J Trauma Resusc Emerg Med, 2020, 28(1): 28. DOI:10.1186/s13049-020-00722-z |
[13] | 钟斌, 田剑清. 我国航空医疗救援发展现状及策略[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 7(9): 531-535.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9.09.016 |
[14] | 闵东, 瞿洪平, 毛恩强, 等. 航空医疗救援的技术进展[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 17(10): 1394-1397. DOI:10.3969/j.issn.1673-6966.2022.10.0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