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 建立低温急性全身性冷损伤小鼠模型,为急性全身性冷损伤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将C57BL/6小鼠置于-20℃低温环境,监测不同时间小鼠肛温(作为核心体温)变化。翻正反射评估小鼠意识状态,观察小鼠行动能力和各器官大体状态,检测低温损伤小鼠血常规和各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小鼠肛温降至(201)℃时开始出现意识状态和行动能力障碍,随着核心体温的降低损伤加重,至(101)℃时小鼠死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肛温降至(201)℃时血常规(WBC、RBC、HGB、PLT)各指标虽出现了降低,但是仅WBC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肛温降至(151)℃时,血常规(WBC、RBC、HGB、PLT)各指标进一步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大体观察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肛温降至(201)℃时肺脏、肝脏、脾脏表面部分颜色加深,降至(151)℃时小鼠肺脏、肝脏、脾脏、肾脏及心脏颜色加深、变暗,部分边缘不整;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肛温降至(201)℃时部分肺泡结构不整以及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肝脏中央静脉轻度充血,脾脏红髓与白髓部分见界限不清,降至(151)℃时小鼠的肺脏、肝脏、脾脏、肾脏、心脏及大脑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破坏。 结论 采用-20℃低温,成功制备C57BL/6小鼠低温急性全身性冷损伤模型,各器官损伤程度随肛温降低而加重;状态观察、行动能力以及血常规指标的监测能够为低温急性冷损伤提供预警。
田孝野,刘颖,王卓君,陈哲远,程凤,韩晓,马瑞珩,金红旭. 低温致急性全身性冷损伤C57BL/6小鼠模型建立及损伤特点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3,32(4): 52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