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 分析探讨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急诊收治的失血性休克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无感染组,采集感染患者的穿刺部位样本及导管头端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分析两组各项基线资料的差异,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各项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249例,感染组54例,无感染组195例。感染组年龄、置管位置、失血量、超声引导下穿刺、高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情况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 score, APACHE Ⅱ评分)、导管留置时间和应用广谱抗生素与无感染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股静脉置管、未在超声引导下穿刺、APACHE Ⅱ评分、较长的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54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占44.4%,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24.1%,真菌占11.1%;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为3.4%,其次是四环素为34.5%,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100.0%;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以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均为94.7%。结论 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股静脉置管、未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较高的APACHE Ⅱ评分、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应用广谱抗生素;常见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朱建平,许严新,吴绍宏,王飞瑶, 张伟星, 王瑞兰. 急诊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4,33(5): 68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