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此外,客舱内因加压和除湿而导致空气相对干噪,易引起乘客脱水[8]。舱内循环空气使乘客易暴露于潜在的过敏原,以及封闭环境和局限空间易导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9-10]。
目前,因国际上缺乏统一的IFME定义与相关专业术语标准和事件信息登记系统,各航空公司的登记和上报流程方式不同,相关信息数据记录不完整,导致难以精确描述其流行病学特点。
大约1.5%~7.0%的IFME需要航班紧急备降或返航,最常见的原因分别为心脏骤停(57.9%)、心脏症状(18.4%)、产科紧急情况(18.0%)和疑似脑血管意外(16.4%)[14-15]。
表1总结了近年来部分关于IFME的研究文献。IFME发生时,医务人员在场参与救治的占24.7%~76.3%;AED的使用率为0.35%~1.10%[14,16-19]。
一旦发生IFME,应立即启动相关预案,充分发挥机组人员自身具备的急救能力,以及利用机上有医学背景乘客的专业力量,及时通过空地连线寻求远程医疗救助,力争做到快速识别、准确分类、有效处置、确保安全。
目前尚没有一部明确的法律来对医护人员或志愿者参与IFME的处置行为进行规范,但航空专家仍支持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在场的医护人员或志愿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协助机组人员进行处置。
其次,建议航空公司制定特殊旅客,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怀孕妇女及儿童等乘机注意事项,建议做好旅行前健康状况评估,带足平时常用药品和必要的急救药品,以及必要的健康旅行计划等。
本文思维导图请登录中华急诊网(www.cem.org.cn)浏览(Html格式全文)
[23] Hu JS, Smith JK. In-flight medical emergencies[J]. Am Fam Physician, 2021, 103(9): 54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