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NO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标志作用
作者:杨春华,林水金,杨映波,冯素珍
发布日期:1999-06-25

杨春华,林水金,杨映波,冯素珍. NO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标志作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1999,8(3): 160-161.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1999.03.006


关键词: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林桂珍,林国生,李庚山. 大蒜素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 微循环学杂志,2001,11,4:
  • 2) 李健. 镁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微循环,2003,07,4:227
  • 3) 索占伟. 小檗碱抗大肠杆菌毒素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探[D]. 中国农业大学,2004,,:
  • 4) 王自力. 白头翁素抗大肠杆菌毒素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初探[D]. 中国农业大学,2004,,:
  • 5) 彭丹晖. 纳洛酮、山莨菪碱对失血性休克兔血管收缩低反应性的影响[D]. 广西医科大学,2004,,:
  • 6) 吴前进. 高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对内皮细胞激活或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04,,:
  • 7) 张涛. 清热中药三种有效成分主要作用对象的初探[D]. 河北农业大学,2005,,:
  • 8) 肖文明. P物质对脂多糖诱导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D]. 福建医科大学,2005,,:
  • 9) 王新. 七叶亭抗LPS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升高的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22,4:
  • 10) 刘易通. 玉米花粉多糖对大鼠肠绒毛微血管内皮细胞几种免疫相关因子的影响[D]. 河北农业大学,2006,,:
  • 11) 李加美. 不同氟浓度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4,10:
  • 12) 李加美. 氟对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D]. 山东大学,2007,,:
  • 13) 李云川. Graves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及治疗前后的观察对比[D]. 吉林大学,2008,,:
  • 14) 索占伟,韩博,穆祥. 白头翁素对大肠杆菌热敏素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 15) 彭晓青. 高温条件下猪散热调节特性及中草药复合制剂的作用[D]. 南京农业大学,2009,,:
  • 16) 郜群熬. 风湿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一氧化氮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变化及意义[D]. 中南大学,2009,,:
  • 17) 索占伟,胡格,刘钟杰,于志强,段慧琴,崔德凤,韩博,穆祥. 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白头翁素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C]. 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2009,,:
  • 18) 于磊磊. 氯化镧对高脂血症大鼠脂质过氧化及内皮素1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6:
  • 19) 彭晓青. 中药添加剂对猪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含量的影响[J]. 家畜生态学报,2009,30,3:
  • 20) 李艳艳. 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机制的探讨[J]. 河北中医,2009,31,12:
  • 21) 索占伟,胡格,刘钟杰,于志强,段慧琴,崔德凤,韩博,穆祥. 大肠杆菌热敏肠毒素对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白头翁素对其保护作用的研究[J]. 中国兽医杂志,2009,45,1:33-35
  • 22) 苏伟,高枫,孙茂民,江家贵. 硫氧还蛋白对缺氧/复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
  • 23) 黄华. 葛根素预处理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6,32,5:857-862
  • 24) 陈惠,胡勇. 白藜芦醇通过激活PI3 K/AKT通路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4:376-380,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