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院前急救死亡778例分析
作者:杨明公,李凤华,池洪伟
发布日期:2000-08-25

杨明公,李凤华,池洪伟. 院前急救死亡778例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0,9 (4):264-264.

自1997年1月至2000年2月我院成立急救中心以来,共出车急救14028人次,其中死亡778人(5.5%),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院前死亡778例中,急性心肌梗死365人(46.9%),车祸外伤144人(18.5%),农药中毒61人(7.8%),脑血管病57人,肺心病36人,自杀27人,糖尿病12人,电击伤7人,上消化道大出血5人,产妇4人,各种恶性肿瘤17人,癫痫大发作3人,慢性肾病3人,流行性出血热2人,早产儿3人,布比卡因过敏1人,输液反应1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42~83岁,平均64岁;车祸外伤者年龄14~71岁,平均41岁;脑血管病患者45~76岁,平均62岁;其它病种患者年龄从略。院外急救半径0.3~70 km,平均10.3±3.1 km;最快赶到现场5 min,最长75 min。患者家属拨打“120”急救电话最快发病后0.5min,最迟发病后7d。现场抢救时间30~90 min,平均约45 min。
急救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后,经迅速查体作出初步诊断,呼吸心跳停止者即刻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应用相应药物,给予基础生命支持。外伤患者给予结扎止血、固定伤肢等措施。部分患者是在家中得到简单处理,如舌下含服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有一部分患者是在家中输液用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我们给予基础生命支持后,即做心电监护,必要时行电击除颤和心电起搏。死亡患者中很大部分在我们赶到时心跳及呼吸已停止,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有的死亡已达数十分钟,3例心肌梗死患者在搬运途中猝死,2例脑外伤患者亦死于搬运途中。
2 讨论
目前急诊医学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对于挽救病人生命、降低死亡率、延长人类寿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医疗水平的标准[1]。急诊医学包括三个环节,即院前、院内急救及ICU,其中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首要的一环,亦是降低急诊死亡率之关键。速度是复苏成功的关键,在3~4min内得到基础生命支持(BLS)、8~10min或更短时间内得到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则室颤患者复苏成功率可达80%。本组患者院前死亡率为5.5%属较低。绝大多数死亡患者在我们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时呼吸及心跳已停止10min以上,这是复苏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部分患者在我们到达之前得到抢救和治疗,但多数抢救措施不规范,如只有胸外按压而没有人工呼吸,患者放置姿势不正确,止血包扎方法不正规等原因以致错过最佳复苏时间。
随着人们对急诊医学的重视,近几年我国的急诊医学事业发展较快,在许多中心城市和某些县级区域已建立急救中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相距还甚远,尤其院前急救更为薄弱,特别是在乡镇、基层的患者得到院前急救尤为困难,既使发病后立即打电话求救,待我们赶到现场亦需要数分钟或更长时间,有地区报导达2.10±1.54 h[2]。可喜的是我国在院前急救方面已取得了某些进展。如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院前早期静脉溶栓,有报道[3,4]成功率达91.7%和70%。因此,我们呼吁应加快普及公民的急救知识,提高急救意识;尽快建立基层与城市之间的急救网络,缩小急救半径,以便使急救患者能得到快速救护,争取最佳治疗时间。

参考文献
1 甄胜西,王忠. 冠心病患者65例院前急救及转归.河北医药,1997,19:330.
2 马沛滨,汪江. 就诊延迟时间对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的影响.徐州医学院学报,1998,18:275~276.
3 高云颂,胡艳茹. 院前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塞12例.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10:56.
4 邓绪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治疗14例.四川医学,1998,19:343.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0.04.029


关键词: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马诚,王伋,曹建国. 149例急诊室抢救死亡病例分析[J]. 新疆医学,2002,1,4:
  • 2) 陈婉珍. 小儿气道异物现场急救的意义及方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1:50
  • 3) 梁实. 深圳市2002年院前死亡病例普查[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11:733-736
  • 4) 花海明. 普及院前抢救性气管插管技术的体会[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11:
  • 5) 袁智勇,管健,解传仁,王柳均,陈全福. 现场气管插管在院前抢救中的应用[J]. 新医学,2004,35,8:
  • 6) 梁实,江捍平,许四虎,贾清旺,周强,庄辉坤,谢若斯,周复,张福林,郑静. 深圳市3年急救死亡病例普查的一般情况分析[C].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五届组稿会论文汇编,2006,,:
  • 7) 魏新生. 气管内全麻管理中呼吸道阻塞5例[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9:
  • 8) 张伟. 院前急救气管插管术的应用及护理[J].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2:
  • 9) 陈劲松,梁实,贾清旺,张文武. 深圳市宝安区急救死亡病例891例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2:
  • 10) 黄毅忠. 院前急救性气管插管术在抢救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急救医学,2007,27,9:856-857
  • 11) 张群力. 现场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
  • 12) 季一娟. 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对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的影响[J]. 实用全科医学,2007,5,11:
  • 13) 王西莲,李芳. 气管插管术院前急救的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27:
  • 14) 王桂芬. 院前气管插管术在抢救中的应用28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
  • 15) 申永. 16例心脏骤停原因及心肺复苏结果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6:491-492
  • 16) 黄文祥. 探讨声门前给氧联合药物在救治心肺脑复苏中的重要性[J]. 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2:149-150
  • 17) 严智勇. 院前急救中早期应用气管插管术的重要性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21:20-2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