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徐思成,黄亦芬,王在义
发布日期:2003-01-10

徐思成,黄亦芬,王在义. 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12 (1):46-47.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3.01.017


关键词: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褚进海. 创伤性ARDS的治疗进展[J].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6:
  • 2) 徐思成,朱蕾. 患者-呼吸机对抗的原因与对策[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8:
  • 3) 侯静静. 氧合指数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急性肺损伤诊断中的作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11:971-974
  • 4) 王燕,武彦秋,孙鹏,周启立,敬小青,朱长林,宋相东. 小儿ARDS治疗的保护性通气策略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
  • 5) 刘宁. 吸入氧浓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4:371-375
  • 6) 王燕. 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临床荟萃,2011,26,5:405-406
  • 7) 刘光明. PaO2/FiO2和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定义的影响[D]. 新疆医科大学,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