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上海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现状和展望
作者:郭荣峰,郭永钦,徐绍春,蔡晓峰,李警雷
发布日期:2004-08-10

郭荣峰,郭永钦,徐绍春,蔡晓峰,李警雷. 上海市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现状和展望[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4,13(8): 518-520.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4.08.004


关键词: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万健. 3796例院内心肺复苏患者的回顾性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9:746-749
  • 2) 邬小玫. 室颤的电活动规律及除颤方法研究[D]. 复旦大学,2006,,:
  • 3) 凌小凤,韦波. 我国大中城市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现状及其建设的探索思考[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6,1,6:
  • 4) 张军根. 我国公众急救技能普及的现状与趋势[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0:1115-1117
  • 5) 程宝珍. 院外心肺复苏153例分析及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建议[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9:
  • 6) 梁实,江捍平,许四虎,贾清旺,周强,谢若斯,周复,陈清,郑静,张福林. 深圳市2002年至2004年急救死亡病例一般情况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11:
  • 7) 俞良曦,王琢,朱光琳,陈凌. 影响院外心跳呼吸停止复苏成功的因素:771例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11:
  • 8) 张军根. 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的现况与对策研究[D]. 浙江大学,2008,,:
  • 9) 陈爱萍. 院前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2:
  • 10) 梁实. 深圳市院前和急诊科心肺复苏单因素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5:
  • 11) 万立东. 北京市院外急救死因分析及急救对策[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9:
  • 12) 张帆. 243例院前心肺复苏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
  • 13) 廖裔学. 成人心肺复苏数字八步法[J]. 柳钢科技,2009,,3:
  • 14) 丁光彩. 基于GSPN的心脏病院前急救流程再造[D]. 天津大学,2009,,:
  • 15) 罗小春. 对劳务工院前基础生命支持培训的研究[J]. 临床急诊杂志,2009,10,6:
  • 16) 张玉玲,王晓鹏,张晶,刘爽,文彬彬. 一汽厂区863例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心肺复苏的对比分析[J]. 中国厂矿医学,2009,22,3:
  • 17) 梁实. 深圳市3年院外急救死亡病例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6:
  • 18) 张晔.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9例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9,38,9:
  • 19) 黎敏. 不同类型院前急救模式对心肺复苏影响的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9,9,7:
  • 20) 单怡. κ阿片受体在复苏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D]. 第二军医大学,2010,,:
  • 21) 张在其. 武汉市江汉区2198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2010,17,6:892-894
  • 22) 邵效. 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J]. 海南医学,2010,21,8:33-34
  • 23) 张在其. 广州市5525例院前死亡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临床荟萃,2010,25,24:2125-2128
  • 24) 张在其. 西宁市城东区1471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临床荟萃,2010,25,17:1476-1479
  • 25) 张在其. 海口市9729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10,30,11:1042-1045
  • 26) 张在其. 福州市鼓楼区1255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广东医学,2010,31,21:2841-2845
  • 27) 张在其. 重庆市渝中区345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四川医学,2010,31,11:1581-1584
  • 28) 关军民. 院前两种用药途径对初期心脏复苏效果的影响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1,22,4:
  • 29) 黄素芳. 城市巡警院前急救能力现状及需求的调查分析[J]. 护理研究,2011,25,3:200-201
  • 30) 刘海燕,胡幼平,汪黎明. 呼吸心搏骤停95例院前复苏分析[J]. 临床荟萃,2011,26,1:
  • 31) 廖平. 球囊通气和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5:663-664
  • 32) 郁念明. 标准剂量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用于心肺复苏的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161-2162
  • 33) 武文君. 一种便携式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装置的研制[J]. 中国医疗设备,2012,27,5:13-14,37
  • 34) 鲁力. 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和现场心肺复苏[J]. 中国急救医学,2012,32,11:1059-1062
  • 35) 李章平. 不同人群心肺复苏及相关急救常识掌握情况调查和比较[J]. 浙江医学,2012,34,5:330-332,33
  • 36) 潘建,陆远强. 我国心肺复苏网络化培训与应急社区构架建立的探讨[J].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1:
  • 37) 薛继可,冷巧云,高玉芝,陈寿权,李章平,李惠萍,黄唯佳,程俊彦,章杰,何爱文. 急诊科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28-34
  • 38) 罗望胜,向定成,张金霞,秦伟毅,彭雄,易绍东. 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6:669-673
  • 39) 覃华杰. 南宁市2011年202例院前猝死的流行病学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12:
  • 40) 钱耀栋. 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 吉林医学,2013,34,29:
  • 41) 曹建国,刘同刚,黄清丽,李海燕,张慧锋,刘伟权. 影响东莞市120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相关因素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7:75-77
  • 42) 张晓凡,林长春,杜贵进. 对心搏骤停院前救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的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5:555-558
  • 43) 付卫林,张军根,王建岗,袁轶俊,钱里娜. 应用心搏骤停院前救治临床路径院外心肺脑复苏成功二例[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5:
  • 44) 包芳萍. 在中国实施院前心肺复苏需要人工通气[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3,05:505-512
  • 45) 王小刚,高丁.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505例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及其成功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4:39-41
  • 46) 阿不都外力·赛买提. 乌鲁木齐市646例内科院外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6:554-556
  • 47) 黄明伟. 主动脉球囊阻断术预防创伤性心脏骤停的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05:603-606
  • 48) 李幸祥. 2013至2016年上海市心室纤颤患者院前急救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10:871-876
  • 49) 王胥人. 院外心搏骤停第一目击者培训的SWOT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5:51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