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爱通立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出血
作者:曾红,王雪里红,戚晓昆,王洪源
发布日期:2006-05-10

 目的:评价和分析rt-PA治疗6h内急性脑梗死合并出血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因素。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rt-PA0.9mg/kg)、B组(rt-PA0.7mg/kg)、C组(对照组),并将三组又分别分为克赛亚组(A1、B1、C1)和非克赛亚组(A2、B2、C2)。采用CSS及Barthel指数评定溶栓前、溶栓后24h、3d、7d、90d的疗效。结果:各组的总出血发生率、48h脑出血率、14d脑出血发生率。A、B组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症状性脑出血率A组、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90d显效率与90d痊愈率A、B组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90d病死率A、B组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以上各观察结果A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克赛亚组与非克赛亚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t-PA静脉溶栓6h以内急性脑梗死会增加出血机会,但能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因此,rt-PA 6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显效的。剂量以0.7mg/kg更符合国人。

曾红,王雪里红,戚晓昆,王洪源. 爱通立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出血[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15(5): 457-459.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6.05.021


关键词: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姜春莉.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12:1320-1321
  • 2) 张彬.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D]. 上海交通大学,2008,,:
  • 3) 李剑鹏,马琪林,童绥君,曲红丽,鲁丛霞,黄远亮.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3~6h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的比较[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3:
  • 4) 周碧芳.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脑梗死患者卒中评分与血压测量结果分析[J]. 华西医学,2011,26,10:1551-1553
  • 5) 周鹏. 阿替普酶溶栓后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1:
  • 6) Zhang B, Sun XJ, Ju CH. 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 4.5-6 Hour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 EUROPEAN NEUROLOGY,2011,65,3:170-174
  • 7) 朱仁洋. 不同病因脑梗死患者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D]. 浙江大学,2012,,:
  • 8) 朱仁洋. 穿支动脉区孤立性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2:193-197
  • 9) 胡珊. 爱通立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临床疗效观察[J]. 医药论坛杂志,2012,33,4:29-31
  • 10) 林宝荣,王顺旺.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吉林医学,2013,34,16:
  • 11) 郭舜源. 伴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2:
  • 12) 常红.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不同部位出血并发症的时间特征及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6:706-708
  • 13) 常红. 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时间特征分析及护理[J]. 护理研究,2016,30,12:1520-1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