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期刊中心
急诊学科
学术会议
专家名录
资源导航
急救自救
关于我们
现在位置是:
首 页
>>
关键字:
----行业快讯
----学术动态
----学会通知
----文章推荐
----专家课堂
--------教学视频
--------影像教室
--------马里兰医学院急诊必知
------------气道管理
------------心脏病
------------危重病
------------皮肤病
------------内分泌病
------------耳鼻喉病
------------胃肠病
------------老年病
------------血液和肿瘤病
------------感染性疾病
------------国际区域性疾病
------------医疗法规
------------医学教育
------------神经疾病
------------妇产科疾病
------------眼科疾病
------------骨科急诊
------------儿科急诊
------------药物与治疗
------------急诊操作
------------精神病
------------呼吸系统急诊
------------药物中毒
------------外伤
------------泌尿系急诊
------------血管系统急诊
------------典型病例
------------灾难医学
--------每日一题
------------创伤篇
------------中毒篇
------------危重病篇
------------气道管理篇
------------心血管篇
------------灾难医学
----复苏
--------学科动态
--------推荐文章
----创伤
--------学科动态
--------推荐文章
----中毒
--------学科动态
--------推荐文章
----危重病
--------学科动态
--------推荐文章
----院前急救
--------学科动态
--------推荐文章
----儿科急诊
--------学科动态
--------推荐文章
----灾难医学
--------学科动态
--------推荐文章
----急诊质控
--------学科动态
--------推荐文章
----急诊护理
--------学科动态
--------推荐文章
----急诊流行病学
--------学科动态
--------推荐文章
----公共卫生
--------学科动态
--------推荐文章
----医学会议
----培训信息
----急诊质控
----急诊流行病学
----急诊杂志编委会
----学会组织
----药物手册
--------毒物库
----医学名词
--------英汉词典
----医学图库
----自救互救
----灾难自救
----中毒自救
----咬螫伤急救
----急症急救
----医学电子书
----讲座课件
----标准与指南
----教学课件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取回密码>>
在线期刊
当前期刊
下期预览
过刊搜索
全年目录
按内容分类浏览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被引情况
编辑推荐
指南共识
罕见病例文章
期刊中心
2006年第15卷第12期
从疾病谱变化规律划分灾难医学救援阶段及其意义
作者:刘爱兵,王海燕,郝钦芳,席梅,曲国胜
发布日期:2006-12-10
刘爱兵,王海燕,郝钦芳,席梅,曲国胜. 从疾病谱变化规律划分灾难医学救援阶段及其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15 (12):1063-1066.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6.12.002
关键词:
下载pdf全文(15)
导出Endnote格式
加入收藏
点赞
上一篇:心肺脑复苏治疗的新进展
所在期
2006-12期
下一篇:北京市1646例突发事件患者的特点分析及现场分流处理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1)
刘波. “5·12”震后汶川县人民医院门诊病例疾病谱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11:
2)
宁守斌. 地震灾害中后期疾病谱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医学救援的指导价值研究[J]. 空军总医院学报,2008,24,3:
3)
郑喜灿,张兰兰,荆宁,吴菊英,张培英,张宁. 汶川地震医疗方舱野战医院护理工作的组织和管理[J]. 实用医药杂志,2008,25,12:
4)
刘纪宁. 四川地震疾病谱对医学救援的意义[J].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6:
5)
刘云兵. 四川地震灾区药品使用分析及其意义[J].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7:
6)
陈晓松. 汶川大地震医疗转运上万灾区伤员“进出成都”的救援学特征[J].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9:
7)
马明湘,郭屏,肖友益,陈玲,谢仕斌,崇雨田. 地震灾后短期疾病谱的变迁及医疗预防应对措施探讨[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4:
8)
邢茂. 从汶川地震医疗救助谈地震灾害中的药品保障[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6:
9)
舒泽蓉,李建,陈小蓉. 完善医院应急管理中地震伤病员信息资料体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4,6:
10)
宋向阳. 消毒防疫在地震灾区流动医院的组织实施[J]. 中国护理管理,2008,8,8:
11)
刘爱兵. 谈紧急灾难救援行动检验医疗资源的配置[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0:
12)
张麟. 综合性医院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实践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04,8:
13)
田伟. 四川省某医院收治地震伤员的调查分析[J]. 中国病案,2009,10,2:
14)
周亚平. 某抗震救灾医疗队伤病员救治回顾性分析[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2:
15)
潘竹林. 地震伤病规律与野战医疗队抽组[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4:
16)
李福祥. 汶川地震搜救时间与现场幸存率的关系[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4:420-422
17)
廖冬发. 1268例汶川地震住院伤病员疾病谱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21:
18)
汪红. 汶川地震骨科病人的救治分析[J]. 西部医学,2009,21,8:
19)
刘跃洪. 汶川地震596例骨折患者临床特点及早期治疗[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2:
20)
冯亮,姜淮芜,陈莉,王继相,汪辉,周锦. 地震伤员的院内早期救治[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3:
21)
孙健平. 支援北川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4:
22)
舒泽蓉,李建,陈小蓉. 完善医院应急管理中地震伤病员信息资料体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1:
23)
林东昉. 汶川地震后亚急期灾区前沿综合性医院疾病谱分析[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9,36,5:
24)
董树虹. 从汶川地震谈山地孤岛医疗救援[J]. 重庆医学,2009,38,2:
25)
陈瑞珊. 地震后灾民主要疾病就诊状况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3:
26)
韩志海. 从汶川地震灾区疾病谱构成规律分析医疗救援队的组配变化[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4:
27)
魏洪伟. 中国汶川地震后北川曲山镇疾病谱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7:
28)
李福祥.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3个月疾病谱的变化及医学救援分期[J]. 山东医药,2009,49,6:
29)
韩志海. 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伤病谱调查[J]. 人民军医,2009,52,7:
30)
符力,张丽云. 疾病谱相关的研究报告[J]. 现代医院,2009,9,10:
31)
程永忠. 汶川地震四川灾区医用物资保障及精确配送体系构建与运行[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12:
32)
孙秋菊. 城市社区灾难医疗救援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D]. 吉林大学,2010,,:
33)
倪霏. 抗震救灾医疗队药材保障方案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2010,,:
34)
徐贵森. 500例地震伤员的麻醉处理[J].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9:984-985
35)
熊玮仪. 青海省玉树县地震灾区重点传染病风险初步评估[J]. 疾病监测,2010,25,6:6
36)
刘合年. 500例地震伤员麻醉特点分析[J]. 中华创伤杂志,2010,26,2:154-156
37)
付留杰,潘辉,黄尉初,党勃,王猷金,刘元东,赵怀龙,李金生. 某部抗震救灾医疗队震后门诊患者疾病谱统计分析[J]. 实用医药杂志,2010,27,2:
38)
崔佳. 海地地震救援中的药品保障[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9:805-807
39)
刘爱兵. 检验医学资源配置模型在灾难救援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0,5,8:687-689
40)
李梅香,敖惠萍. 地震灾区流动医疗工作的运作与管理[J]. 全科护理,2010,8,2:
41)
史宏志. 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批赴巴基斯坦洪灾医疗救援实践[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06,3:193-195
42)
李向晖. 赴国外热带地区灾害紧急医疗救援策略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8:884-887
43)
范晓莉,李建涛. 灾难医学救治不同阶段的病人权利维护问题[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4:
44)
贺朝雄. 地震灾区疾病的特点及中医药防治策略[J]. 医学与社会,2011,24,7:20-21
45)
Zhang LL, Liu Y, Liu X, Zhang Y. Rescue efforts manage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sualties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J]. 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2011,28,7:618-622
46)
李恕军. 四川都江堰地震灾区震后疾病谱变化观察[J]. 人民军医,2011,54,11:963-965
47)
刘蓉蓉. 地震应急医疗队的适宜技术筛选与资源配置研究[D]. 第三军医大学,2012,,:
48)
唐林霞.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配置模型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2012,,:
49)
沈燕. 玉树抗震救灾医疗救援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 第二军医大学,2012,,:
50)
陆宁,邓伟均,崔彬,蒲倩,王林生. 特大地震后医疗资源的高效、合理安排与调度[J]. 现代医院,2012,12,1:
51)
郭树森. 地震应急医学救援各阶段的卫勤力量使用[J]. 人民军医,2012,55,4:286-287
52)
郭静,闫小萍,崔辉,刘爱兵. 地震灾害伤病编码方法设计[J]. 空军医学杂志,2013,,4:215-217
53)
张加雄,唐伟革,苏永林,刘子文,谭祖春,张辉,许利宏. 地震灾害医学救援中药材保障的做法[J]. 人民军医,2013,56,9:
54)
车薇. 基于地震救援药品所需比例的药品数量配置[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6:516-517,547
55)
解瑞峰. 芦山地震灾区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初步风险评估[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20,02:160-164
56)
王更新. 汶川地震4个医疗救援单位收治疾病谱比较[J]. 武警医学,2014,25,03:224-227
57)
张慧萍. 芦山地震药品使用情况分析[J]. 华西医学,2014,29,11:2116-2118
58)
王文春. “4·20”芦山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及康复需求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1:
59)
王德文. 模拟深埋条件下不同伤类伤情比格犬的生命耐受力与生命体征变化研究[J]. 军事医学,2014,38,06:
60)
何亚荣. 影响芦山地震伤员住院时间的多因素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5,04:
61)
陈瑞丰. 医院船赴菲律宾医疗救助任务疾病谱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9,08:735-738
62)
孙涛. 海燕台风后医院船赴菲律宾医疗救助[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4,9,01:7-9
63)
林曦. “4·25”尼泊尔8.1级地震跨国医疗救援总结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10:1091-1095
64)
高萍. 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医疗卫生服务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04:383-385
65)
高萍,王运斗. 地震后恢复期医学救助重点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07:605-608
66)
杨敬. 中国救援队赴莫桑比克救援灾区诊治疾病分析[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6:6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