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心搏骤停后脑复苏研究的动物模型
作者:马宇洁,杨兴易,林兆奋,张雷,潘曙明
发布日期:2007-09-10

马宇洁,杨兴易,林兆奋,张雷,潘曙明. 心搏骤停后脑复苏研究的动物模型[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16(9): 957-960.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7.09.0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项目编号(30500173)

关键词: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马宇洁,杨兴易,林兆奋,缪明永,张雷,宁波,李一粟,刘涛,刘磊. 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变化[J].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5:
  • 2) 胡春林. 兔室颤心搏骤停模型的建立[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9,18,9:943-947
  • 3) 杨扬. 山莨菪碱对心脏复苏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
  • 4) 马宇洁. 大鼠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变化在细胞色素C释放中的作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0:1015-1018
  • 5) 马宇洁. 心肺复苏后大鼠神经细胞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关系的实验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10,30,8:708-710
  • 6) 马宇洁. 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变化[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0,35,7:898-899
  • 7) 马宇洁. 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变化在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J]. 医学研究杂志,2010,39,10:37-40
  • 8) 曾维威. 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SSAT2与HIF-1alpha表达的动态变化规律[D]. 重庆医科大学,2011,,:
  • 9) 靖颖霞. 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大鼠心肺复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9:1725-1726,1729
  • 10) 靖颖霞. 三种心脏骤停大鼠模型心肺复苏效果及脑损伤程度的研究[D]. 中南大学,2012,,:
  • 11) 付尧. 电刺激造模法与窒息造模法建立心脏骤停后综合征动物模型的选择与评价[D]. 吉林大学,2013,,:
  • 12) 刁孟元. 经心内膜致颤建立兔心室纤颤心肺复苏模型的方法及质控要点[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10:
  • 13) 李恒杰. 大鼠心脏骤停后脑损伤与葡萄糖代谢关系的实验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05:502-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