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期刊中心
急诊医学在灾害处置中的作用
作者: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李春盛    发布日期:2012-05-12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李春盛. 急诊医学在灾害处置中的作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565-566.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地震,顷刻间汶川地区变成瓦砾遍地的人间地狱,成千上万人顿时流离失所,这是一场空前的灾害。
“灾害”是指自然力如地震、水灾、台风等造成的突发事件,打乱了自然的秩序,造成生命财产极大的损失。此外还有一特点是造成大量的伤病员,不是一般的医疗资源能应对,因此有必要以一种异于平常的方式来处理大量的伤病员,这就需要动用全社会可以利用的一切医疗资源才能救治大量的患者,这种行动方式就是所谓的“灾害处置”。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就是典型的“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发起抗震救灾就是“灾害处置”,也即我国称之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灾害处置包括很多内容,如统一指挥、通讯联络畅通、动用社会一切资源(包括人力、物力等)立即投入救灾,本文就灾害处置时的紧急医疗救援作用以及在灾害处置时的要点介绍如下。灾害一般分为四个时期:
(1)预警期 在灾害来到之前发出预警通知群众转移,以避免生命财产的伤亡和损失。然而一般灾害是难以预警的,例如汶川地震在爆发前是无征兆的,未能探测到。因而它是在猝不及防的时候发生。但台风、洪水是可以预警的。
(2)急性期 指事件发生6h内,处置重点是:现场检伤分类以及现场分工救治,如建立抢救指挥中心,迅速建立通讯网络保持通讯畅通,紧急医疗救护队建立,并奔赴事件现场。在灾害现场救治要有明细的分工:救护指挥员,联络员,救护车调度员,救护组长及其成员,检伤分类员,分工明确,有条不紊的对成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和转运。
(3)搜救期 指在事件发生6h到1周或更长一段时间,医疗救护队员利用配备的仪器设备对埋在废墟中的伤员进行搜救。虽然说72h之后生存的机会渺茫,但从此次汶川地震现场搜救的经验可以看出,仍有被埋长达178h和196h的伤员存活。搜救人员要训练有素,配备良好的生命探测设备,坚持科学搜救才能提高搜救率,减少致残和二次负伤的发生。
(4)恢复期 事件发生一周后至数月或数年。此期间主要安置大批灾民,并对伤员进行救治、康复、解决其衣食住行问题和灾后重建。在此阶段,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任务如寻找生命的阶段已经结束。对抢救出的伤员安排住院,转院进一步生命支持和手术,康复。由防疫部门对灾区进行消毒、处理环境污染,保护水源,防止传染病流行。对气性坏疽,破伤风,痢疾、霍乱等传染病进行防治,对灾民的心理创伤进行干预和治疗。部分伤员根据伤病的特殊性分散、转移到各地责任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和康复。
由政府部门进行灾后重建,安置灾民衣食住行,教育,生产,重建家园等。
灾害处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根据不同阶段(急性期,搜救期,恢复期)有不同的专业人员参加。其关键是这些专业人员要分成不同的专业队伍,横向联合展开行动。最重要的是:指挥系统,信息系统,后勤保障系统,交通和紧急医疗救援系统以及新闻,安全保卫,防疫和环境监测以及心理辅导。由此可以看出,灾害处置离不开紧急医疗救援,而紧急医疗救援是急诊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急诊医学会在1986年、1994年颁布的急诊医学定义为:急诊医学是一门对于非预期的伤或病提供立即评估处置治疗和预防的专门学科。其服务范围为各个临床专科(内、外、妇、儿、五官科)的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中毒,创伤,环境伤害的救治,如中暑,低温,触电,成批伤、中毒的的救护,紧急医疗救护服务。国外把急诊医学的范畴定义为医院急诊科与院前急救系统(EMSS)主要负责医院内、外的急诊急救包括灾害处置的紧急医疗救援。我国急诊医学构建模式除院前急救与医院急诊科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环即重症监护———ICU,也包括在急诊医学范畴之内。由此形成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ICU三环相扣具有中国特色的急诊医学模式。这个急救生存链主要立足中国急救特点,更好的利用医疗资源,更加便捷、高效、快速救治急危重症而设。实践证明这一急危重病救治链在历次重大灾害处置,成批伤员救治(如火车相撞,大型爆炸,成批中毒)医疗实践中已显示其独特的优势。
从汶川大地震紧急医疗救援中可见:
(1)院前急救 人员接到急救电话或命令,随急救车紧急赶往灾区现场救治伤员。首先评估现场的安全性,将现场发生的情况,利用通讯系统向总指挥部汇报。然后做检伤分类,检伤分类采用START即简单(Simple)的分类(Triage)和(And)快速(Rapid)的治疗(Treatment),用此方法评估患者不到1min。
评估顺序为呼吸、循环、意识。①呼吸,如伤员呼吸>30次/min或<10次/min。为第一优先,置红色标记。②循环,用手压嘴唇或指甲床,如在2秒内不能恢复则为急危患者第一优先。③意识,患病者不能听医生指令,则为第一优先。如能听指令则为不优先,置黄牌。负责救护的急救人员按照检伤人员的分类,开始救治优先的患者,依次为红色、黄色和绿色。黑色牌为死亡最不优先。此时救治与平时不同,不可能做复杂的救治工作,只做A、B、C及简单的包扎固定,这样才符合大量伤员的救治原则。另一原则是如果责任医院就在30min车程之内,除做A、B、C外不做任何救护,直接送医院。
(2)医院急诊科 伤员运到急诊科要按照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TLS)原则(A、B、C、D、E程序)从头到脚检查,进行进一步评估。在此过程中要给与O2/IV/RR/PR/Fluid。给氧、建立静脉通路,评估呼吸,脉搏,进行液体复苏。BP/RR/PR/T/SaO/意识:测血压,呼吸,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和意识。Rate/Volume/Pump/Residence:检查呼吸、心率、液体量是否够,心脏功能,外周灌注。在评估之后,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即可做ECG/B超/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X线/CT。检查、明确伤的部位,根据伤的部位、伤情,危及生命和脏器损害情况,实行“救命第一,保护器官第二,恢复功能第三”的原则,将伤员分流到手术室,专科病房以及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救治。
(3)ICU 主要收治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伴有脏器功能不全的伤员或做手术后需要继续脏器功能支持者。如地震的伤员多有挤压综合征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CRRT治疗、或由胸部钝挫伤造成ALI/ARDS需要呼吸机支持者、其他如心肺复苏术后、闭合性颅脑损伤伴高颅压、开放性/张力性气胸、气性坏疽、脂肪和血栓导致肺栓塞、腹腔脏器破裂造成腹膜炎引起的MODS、创伤性休克等均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脏器功能的支持。
经过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ICU三个生存链的救治,使伤员生命体征稳定脏器功能恢复之后,即可转入后期治疗,如康复、安装假肢、功能锻炼、心理康复,重归社会。
由此可见,急诊医学在灾害处置中不但扮演了事件发生地点伤员的现场救治、搬运、转运到医院急诊科这一过程中紧急医疗救援的工作。而且在医院急诊科再次检伤分类,创伤高级生命支持,使大批伤员根据伤情严重程度分流,以便得到更好的治疗。危及生命的患者要在ICU中进一步脏器功能支持等一系列工作。这几个环节构成了救治伤员生命的链条,三者缺一不可。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南方冻雨,山东火车事故伤,以及发生藏独分子制造的恐怖事件。这些“天灾人祸”均可造成成批的伤病员形成灾害。要成功的应对这些灾害,必须要及时地进行灾害处置,这就要有一套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三环相扣的紧急医疗救护体系。只要政府一声令下,立即集结出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气候,任何自然条件下,对成批伤病员展开快速高效科学的救治,将死亡降低到最低点。从这种意义上讲急诊医学是临床医学中的特种部队,而广大急诊医师护士等急诊医务人员则是特种兵,在历次灾害医学紧急医疗救援中不但充分展示了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ICU三环相扣、三位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急诊急救医学模式的合理性、先进性和实战性,同时也充分显示和验证急诊医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学科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谨借此文向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我国急诊医学界同仁致以诚挚的问候,并表示崇高的敬意!
(收稿日期:2008-05-24)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8.06.001


关键词: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郝伟. 地震中伤员大规模转运时的病情评估[J]. 中国急救医学,2009,29,1:
  • 2) 钟炳图. 超级强台风袭击的紧急医疗救援[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12:
  • 3) 孙明寅. 创伤评估法在急诊创伤的临床应用[J]. 中华全科医学,2010,8,3:384-385
  • 4) 周卜邻. CRAMS评分法在成批车祸外伤院外急救中的应用[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1,06,5:461-462
  • 5) 冯庚. 院前急救时的检伤分类——临床分析要点[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97-898
  • 6) 吴艺. 4.20芦山地震救治体会[J]. 临床急诊杂志,2013,14,7:31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