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浙江省0~14岁儿童伤害急诊监测结果分析
Analysis of emergency-room-based injury surveillance data of children aged 0~14
作者:钟节鸣,丛黎明,俞敏,李丽萍
发布日期:2008-11-10

目的:了解浙江省儿童伤害发生特点及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2005年1月至12月首次在哨点医院(2005年浙江省医院伤害急诊监测系统有5个监测点:金华市、嵊泗县、桐乡市、宁波市鄞州区、海宁市,每个监测点设立3家哨点医院:一家县级医院、一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一家乡镇卫生院,开展伤害监测工作)急诊就诊,被诊断为伤害的儿童,由经过培训的急诊室医生或护士填写统一的监测表。内容包括儿童伤害的一般情况、伤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伤害性质等。调查在患儿神志清醒的状态下进行,调查内容要保密,当患儿不能自己回答时,可询问知道相应情况的家人或陪同者。统计学方法采用均数和构成比描述各项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伤害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发生原因、伤害严重程度等,采用χ2检验考察构成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005年共监测到儿童伤害病例1794例,其中男性67.56%,女性32.44%;以本地居民为主,年龄(7.33±3.84)岁;最多的伤害发生地点是家中;4~11月为伤害的高发季节;伤害原因占前3位的分别是跌伤(47.94%)、交通伤(17.17%)和钝器伤(10.26%);儿童伤害发生时的活动第一位都是空闲时(67.66%),其次是学校活动(11.25%)和运动时(9.96%);90.33%的伤害患者经处理后回家,1.40%留观,7.04%住院,0.56%转院治疗,0.22%死亡,0.45%不详;以轻微浅表伤和中等程度伤害为主;儿童伤害最常见的3种性质是血肿瘀伤(31.29%)、浅表擦伤(23.69%)和骨折(8.67%);受伤部位按大类分,头部占39.47%,上肢25.80%,下肢28.55%,躯干4.81%,其他1.38%。结论:浙江省内儿童伤害最常见的是血肿瘀伤、浅表擦伤和骨折,伤害原因主要是跌伤、交通伤和钝器伤。儿童伤害常发生在空闲时,学校活动和运动时,因此,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保护。

钟节鸣,丛黎明,俞敏,李丽萍. 浙江省0~14岁儿童伤害急诊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17(11): 1135-1138.
DOI号:10.3760/j.issn.1671-0282.2008.11.004


关键词: 儿童 伤害 监测 伤害谱 分布 浙江省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钟节鸣. 浙江某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伤害状况及趋势预测[J].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62-463
  • 2) 吴欧. 富阳市儿童伤害首诊监测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12,24,10:3-6
  • 3) 管健. 东莞市14岁以下儿童伤害特征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2:1408-1410
  • 4) 周继红. 道路交通伤的预防与救治[J]. 中华创伤杂志,2013,29,11:1034-1036
  • 5) 陈金玉,王佐. 学龄期儿童伤害4748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14,,24:171-172
  • 6) 冯曦兮. 2009-2010年成都市儿童伤害死亡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30,10:850-853
  • 7) 周美萍. 2006~2013年乌鲁木齐市儿童青少年伤害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7:1081-1083
  • 8) 邓雅丽. 2019-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0~14岁儿童伤害病例监测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2023,17,3:176-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