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研究肺栓塞死腔、肺内分流及气体交换的变化特点,探讨肺栓塞发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意义。方法建立肺栓塞模型,将8只健康幼猪于栓塞前30 min,栓塞后0、30、60和120 min 5个时间点,对生理死腔(VDphy)、肺泡死腔(VDalv)、气道死腔(VDaw)、肺内分流(Qs/Qt)、肺动脉压(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进行测定。结果研究发现VDphy、VDalv、Qs/Qt 、PAP、 PA-aDO2 栓塞后较栓塞前明显增大(P<0.01)。PaO2栓塞后较栓塞前明显减小(P<0.05和P<0.01) 。VDaw、PaCO2栓塞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K检验VDphy、VDalv栓塞后60 min和120 min较30 min 减小;PAP于栓塞后30 min、60 min、120 min较0 min减小;其余各组栓塞后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液动力学指标栓塞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肺栓塞发生后,机体发生了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即死腔和肺内分流增大,氧分压减小,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而二氧化碳分压保持不变。
宫素岗,刘锦铭,高蓓兰. 实验猪肺栓塞前后死腔、分流及气体交换的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21(7): 71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