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疗效比较
Therapeutic evaluation of two modes of 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
作者:毕晓锋,林珮仪,江慧琳,张弋,陈晓辉 发布日期:2012-07-02
目的通过观察两种无创通气模式成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患者的通气反应、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比较两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32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经常规治疗(强心、利尿、扩管、吸氧)0.5 h无显效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iPAP组、PAV组。对照组继续按常规处理, BiPAP组、PAV组分别行常规治疗+BiPAP通气和常规治疗+PAV通气,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h的血气分析、血压、心率、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呼吸困难缓解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气道峰压等指标,对比三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1 h后,三组间的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BiPAP组与PAV组较对照组的氧合指数、PaO2均升高(P<0.05)、RR减低(P<0.05);BiPAP组与PAV组治疗后呼吸困难缓解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1 h后PAV组患者的气道峰压较BiPAP组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AV组患者的舒适度相关指标(VAS评分、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均较BiPAP组为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PAV、BiPAP对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氧合和缓解呼吸困难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PAV与BiPAP对ACPE患者的疗效相仿;PAV的同步性、舒适性较BiPAP好,气道峰压较低,更易被患者接受。
毕晓锋,林珮仪,江慧琳,张弋,陈晓辉. 两种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疗效比较[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21(7): 736-740.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2.07.015
基金项目:广州市属高校科研资助项目(10A216)
关键词:
成比例辅助通气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急性左心衰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无创正压通气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1)
李霞. 无创呼吸机PAV模式联合纳洛酮治疗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2:2289-2290
2)
孙同文,万有栋,阚全程. 无创通气能降低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病死率吗?[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8:933-935
3)
费连心. 不同无创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2013,24,23:3529-3532
4)
任天成. 早期比例辅助通气救治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2014,15,09:
5)
任天成. 三种无创通气模式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早期救治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8:937-940
6)
齐见旭,李英. 参麦注射液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6:415-417
7)
何丽蓉. 不同治疗策略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7:2089-2093
8)
徐虹. 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疗效观察[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5:365-366
9)
曾文新.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失败的原因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6:539-542
10)
赵蜜. 3种早期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比较[J]. 安徽医学,2016,37,11:1409-1412
11)
文彬儒.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实施早期比例辅助通气的临床救治效果研究[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9: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