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外组蛋白在急性肝衰竭小鼠中的变化及意义
Changes of extracellular histones in mice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and its therapeutic potential
作者:温韬,勾春燕,卢静,刘焱,朴正福,李峰,陈德喜 发布日期:2013-01-30
目的 研究急性肝衰竭小鼠细胞外组蛋白的水平变化及干预价值。方法 小鼠经腹腔注射致死剂量的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动态测定血浆细胞外组蛋白的的变化以及肝功能、细胞凋亡等指标;分别给予特异性抗组蛋白H3和H4中和抗体进行干预,并检测小鼠生存率和肝损伤指标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 D-氨基半乳糖和脂多糖联用成功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表现为血浆ALT水平明显升高,大量肝细胞凋亡和坏死,所有小鼠于9~12 h内死亡;染毒后小鼠血浆细胞外组蛋白水平呈时间依赖方式明显增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染毒小鼠分别经特异性抗组蛋白中和抗体H3和H4干预后,死亡率明显下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水平有关。结论 细胞外组蛋白是肝衰竭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炎性介质,以细胞外组蛋白为靶点进行干预可能是今后重肝治疗的新策略,值得深入探讨。
温韬,勾春燕,卢静,刘焱,朴正福,李峰,陈德喜. 细胞外组蛋白在急性肝衰竭小鼠中的变化及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22(2): 148-152.
DOI号:
基金项目: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课题(12JL14)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1)
邱金鹏. 清肠利肝方对刀豆蛋白A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24,05:290-292
2)
张玉玲. 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10:1078-1081
3)
张雁林. 细胞外组蛋白在酸吸入性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3:247-252
4)
勾春燕.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 北京医学,2015,37,9:885-887
5)
颜燕燕. 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与肝衰竭[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8:636-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