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无复流的临床及程序危险因素分析
Clinical and Procedural Predictors of No-Reflow Phenomenon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作者:周华,何晓燕,庄少伟,王娟,来晏,祁炜罡,姚义安,刘学波
发布日期:2013-03-01

周华,何晓燕,庄少伟,王娟,来晏,祁炜罡,姚义安,刘学波.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无复流的临床及程序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3,22 (3):280-286.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3.03.012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脉介入 血栓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李妍伸 李和平 张彦周. 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的疗效[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4:446-449
  • 2) 李健,王小渠,刘学芬. 瑞舒伐他汀对经皮冠脉介入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7,5:
  • 3) 陈启. 自发性冠状动脉壁内血肿二例诊治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04:
  • 4) 邹玲 闫振明 宋耀锋. 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术后无复流患者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18:34-35
  • 5) 陈存芳,魏岚萍. 老年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6:536-539
  • 6) 何伟平. 不同时机给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冠脉血流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药房,2015,26,32:4551-4553
  • 7) 徐祗栋. 女性心梗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独立预测因素[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1:38-41
  • 8) 屈晓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变化及其机制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4:9-11
  • 9) 郇雷. 急诊PCI术后无复流STEMI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6:712-714
  • 10) 宋先贤. 合贝爽对ACS患者PCI中无复流、心功能以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8:979-982
  • 11) 孙淋霞. 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率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在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5:4856-4859,4868
  • 12) 韦学萍.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病人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 安徽医药,2017,21,02:387-390
  • 13) 杨艳. 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1:3496-3498
  • 14) 李松. 山莨菪碱及rhBNP单用或联合对AMI行PCI术患者冠脉微循环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17,34,06:1203-1205
  • 15) 袁平年.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球囊扩张度与术后无复流的关系[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4:325-326,329
  • 16) 王计亮,薛静. 芪参益气滴丸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血小板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及预后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9:2134-2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