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
The biomarkers of 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作者:曾皋,郭树彬
发布日期:2015-04-07

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重症,以高通透性肺水肿、低氧性呼吸衰竭为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ALI/ARDS的发病率还将进一步上升。在过去的10年间,数个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ALI/ARDS患者的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存在的多种蛋白质分子具有提示提示病情和生存预后的价值,可作为特异性的疾病标志物,也有助于深入探讨疾病发病机制。尽管如此,目前仍未发现单个标志物或某个标志物组合可以用于ALI/ARDS的临床实践。新近发展的高通量组学技术为进一步揭示疾病机制以及发现新的疾病特异标志物提供了可能,代表了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在ALI/ARDS研究领域内的技术趋势。

曾皋,郭树彬.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5,24(4): 450-454.
DOI号: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杨家来. 维生素D对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和维生素D受体表达水平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12:1284-1289
  • 2) 郭彦利.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4:542-545
  • 3) 谭政. 支原体肺炎合并ARDS 2例并文献复习[J]. 国际呼吸杂志,2017,37,06:411-417
  • 4) 丁成志. 脂多糖刺激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肺泡巨噬细胞的致炎效应[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8,27,10:1126-1131
  • 5) 戴甜,曹书华,杨晓龙.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及通气治疗进展[J]. 职业与健康,2018,34,10:1424-1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