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期刊中心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
Acute traumatic chest pain not biomarkers combined detection expert consensus
作者: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组    发布日期:2015-08-31    

1 前言

1.1 急性胸痛诊断面临挑战

急性胸痛是成人急诊就诊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据统计,美国2010年有超过7百万胸痛患者至急诊科就诊,占急诊就诊总量的5.4%。我国北京地区的横断面研究显示,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7%。急性胸痛病因构成复杂,病情千变万化,疾病谱危险程度跨度巨大,不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及张力性气胸等致命性高危疾病,也包括胃食管反流、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等相对良性的低危疾病。临床实践中,应强调“早期诊断、危险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

对于急性胸痛,医生往往首先想到ACS,然而事实上仅仅不足5%的胸痛患者被明确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近25%的患者为非ST段抬高型ACS(NSTE-ACS)。所以快速、准确地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胸痛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即使在欧美国家,在急性胸痛的评估和管理方面也存在高危患者救治不利、低危患者过度诊治的问题。例如,在美国约有5%的ACS患者因症状不典型从急诊直接离院,其中16%的患者因不适当离院导致错失救治时机而死亡。与此同时,因胸痛收入院的患者中,只有10%~15%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约70%的患者最终除外ACS或未发现任何疾病。目前我国尚缺少大型临床注册研究来提供国内相关数据,预计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急性胸痛患者优化处理、危险分层是临床诊治的关键。早期、快速诊断治疗ACS、AAD、PE等致命性疾病,争取最佳抢救时机,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并尽快合理分流ACS低危人群及其他非致命性胸痛,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是目前急诊科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组.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940-951.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5.09.005


关键词: 非创伤性胸痛 生物标志物检测 胸痛中心 专家共识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刘明文. 114例急性胸痛的回顾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2016,17,4:316-318
  • 2) 李阳,安旭生. 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及BNP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0:1966-1968
  • 3) 闫博. NT-proBNP与危险评分用于急诊ACS患者早期预警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对比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09:1071-1075
  • 4) 马力,王晨. 全科临床诊疗思维系列——胸痛[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9,17,2:16-19,27
  • 5)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9,28,4:413-420
  • 6) 王成钢. 桥接整合因子1在心源性哮喘与肺源性哮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 疑难病杂志,2020,19,5:467-471
  • 7) 刘剑刚. 冠心Ⅱ号精制/纯化方对垂体后叶素致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21,37,10:1450-1457
  • 8) 刘剑刚. 冠心Ⅱ号提取工艺改进及其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41,10:1206-1213
  • 9) 陈玉国. 砥砺前行二十载初心如磐再启航——我国胸痛中心实践回顾[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2,20,9:769-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