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在位置是: | 首 页 | >> |
![]() | 关键字: |
目的 建立双硫仑样反应(disulfi ram-like reaction,DLR)小鼠模型,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该模型血清乙醇及其产物乙醛水平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 小鼠35 只,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n=21)和对照组(S组,n=14),分别给予拉氧头孢溶液(M组:10 mg/mL,0.02 mL/g)和生理盐水(S组:0.02 mL/g)定时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共2 d ;于末次注射后1 h 给予乙醇溶液(20% v/v, 0.01 mL/g)灌胃;此后20min 自眶静脉采血50 μL。建模后M组随机分为3 个亚组,每组7 只,于乙醇灌胃后30 min 分别给予5% 葡萄糖(GS组)、地塞米松/维生素C(DC组)及GSH 溶液(RG组)腹腔注射(0.01mL/g);其后0.5、1、1.5 和2 h 分别自眶静脉采血50 μL,留取血清标本后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乙醇及乙醛的含量。两组数据用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M组3 个亚组计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样本均数多重比较用Dunnett-t 检验分析。结果 M组血清乙醛水平(2.96±0.52)mg/100 mL 高于S组(2.07±0.22)mg/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96,P<0.01)。GS 及DC 两组乙醇及乙醛水平差异在干预后不同时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S 及DC 两组比较,RG组乙醛及乙醇水平于干预前(0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各时点乙醛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h,P<0.05 ;1 h、1.5 h 和2 h,P<0.01)。RG组乙醇水平与GS组比较,于干预后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h,P<0.01 ;0.5 h、1.5 h、2 h,P<0.05);与DC组比较,于干预后1 h 及1.5 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h,P<0.01 ;1.5 h,P<0.05), 于0.5 h 及2 h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H 可促进乙醛及乙醇的代谢,降低C57BL/6 小鼠血清乙醛和乙醇水平,可作为治疗DLR的有效解毒剂。
唐代彬,严秀芳,李聚学,朱小空,周靖平,戴青松,朱平.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双硫仑样反应的实验研究[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29(3): 37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