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是:首 页 >> 
关键字:
期刊中心
16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及重症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vere disease progress
作者:孙昀,孙伟,叶珺,余维丽,陈虎,单南冰,赵卉,韩明锋    发布日期:2020-06-01    
孙昀,孙伟,叶珺,余维丽,陈虎,单南冰,赵卉,韩明锋. 16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点及重症进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901-907.

2019年12月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迅速蔓延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者病变不仅仅局限于肺,可引起多器官、系统功能损害,严重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通报,截至2020年3月4日24时,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409例,累计死亡病例3012例[1]。全国病例中重型比例占13.8%左右,危重型比例占4.7%;危重病例粗死亡率为49%[2]。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消息截至2020年3月4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冠感染确诊病例990例,累计治愈出院956例,死亡6例[3]。笔者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合肥市和阜阳市两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收治的168例(占安徽省收治新冠病例16.9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病例资料,分析其疾病特征,并探讨重型病例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0年1月21日安徽省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至3月04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共168例,全部病例均治愈。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4]中对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即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并具备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流行病学资料,就诊经历(发病距就诊时间,初诊医院地点及级别,发病距明确诊断时间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炎症指标,生化指标,病原核酸检测次数等),影像学表现等。本研究通过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号:PJ-YX2020-025)。
1.2研究方法
对168例患者病历和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组病例临床特点。依据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4]临床分型: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①呼吸窘迫,RR≥30次/min。②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③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 mmHg(1 mmHg=0.133 kPa)。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 h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危重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②出现休克;③合并其它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全组病例中的轻型(n=2)和普通型(n=135)新冠肺炎病例归为轻症组(n=137),符合重型(n=27)和危重型(n=4)新冠肺炎诊断标准的病例归为重症组(n=31)。对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等进行比较,得出重型新冠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出院标准[4]:1.体温恢复正常3 d以上;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4.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合适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 d)。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两组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指标予以转换为正态分布数据分析,并已均数和95%可信区间表示。研究重型新冠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时,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168例新冠肺炎患者中男性95例,女性73例,男∶女为1.30∶1,年龄1岁4个月~82岁,年龄(42.6±15.8)岁。轻症组年龄(40.5±15.5)岁,重症组年龄(51.6±14.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共计10例,均在轻症组。两组不同年龄段人群分布见图1。


图1 轻型NCP和重型NCP组病例年龄段分布

168例病例中有40例(23.8%)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其中轻症组27例(27/137,19.7%);重症组13例(13/31,41.9%)。重症组合并高血压(29.0%,9/31vs10.9%,15/137)及糖尿病比例(25.8%,8/31vs2.2%,3/137)均明显高于轻症组。此外,轻症组和重症组中分别有3例和1例合并肝功能不全;各有1例合并恶性肿瘤;轻症组有2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轻症组和重症组分别有9例和2例合并冠心病;上述合并症在两组中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同时有2种基础疾病者也明显多于轻症组(9/31,29.0%vs6/137,4.4%)。两组病例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比较见图2、表1。


图2 轻症NCP和重症NCP组合并基础疾病者所占比例比较



2.2流行病学史
168例病例中在武汉工作、旅游等直接接触史者77例;未去过武汉但有与来自武汉人员接触史者32例;两者合计占64.9%。轻症组与重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就诊经过
在轻症组中分别有67.2%(92/137)和24.1%(33/137)病例初诊就诊二级和三级医院,仅8.8%(12/137)病例初诊就诊于诊所或社区医院;而重症组就诊二级、三级医院和诊所或社区医院的比例分别为41.9%(13/31)、32.3%(10/31)和25.8%(8/31);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症组出现症状距就诊的时间与重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6±0.55 vs 2.06±0.77,P=0.510),但轻症组出现症状距确诊的时间更短(6.49±3.90 vs 8.00±3.27,P=0.048)。二组确诊前核酸检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6)。见表1。
2.4 临床资料
首发症状中81.0%的病例存在发热,50.0%病例有咳嗽。其它临床表现还包括乏力、胸闷及流涕等。存在两种以上症状的占47.0%。 轻症组和重症组的首发症状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症组就诊时体温更高(38.80±0.67 vs 37.9±0.60,P<0.01)。见表2。
入院第一天的实验室指标中,白细胞下降的新冠肺炎患者占26.2%(44/168),白细胞升高的比例占4.2%(7/168),淋巴细胞比例减少者占47.0%(79/168);指标高于正常范围的包括CRP(65.5%,110/168)、 PCT(4.16%,7/168)、IL-6(69.6%,117 /168)、LDH(39.9%,67/168)、 D-二聚体(26.2%,44/168)、 CK(3.6%,6/168)、ALT(16.7%,28/168)、AST(13.1%,22/168)和TBil(10.12%,17/168)等;全组168例病例入院时Cr均正常,1例BUN高于正常。重症组和轻症组病例在上述指标的比较中,重症组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值(18.20±9.13 vs 24.43±10.43)明显低于轻症组,而CRP、PCT、IL-6、CK、D-二聚体、LDH、ALT、AST、TBil和BUN等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见表2。
全组病例中入院时存在CT影像学异常的占97.8(165/168)。轻症组有11例病灶局限在肺单叶,重症组全部病例均存在肺多叶病灶。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全组病例入院确诊后均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克立芝)抗病毒治疗: 250 mg,一日两次;其中17例应用克立芝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及呕吐等副作用后改用阿比朵尔片,220 mg,一日三次;使用时间8~14 d;抗病毒治疗至两次核酸检测阴性后停用。轻症新冠肺炎和重症新冠肺炎组入院初始均未使用用糖皮质激素,31例诊断重型/危重型后有80.65%(25/31)使用了甲基强的松龙40~80 mg/d,3~6 d。
全组病例中有20例接受了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氧流量40~60 L/min;其中4例接受了气管插管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无病例使用无创机械通气。
全组病例均治愈。重症组住院时间(24.71±7.72)d,明显高于轻症组的(20.28±7.67)d(P=0.021),见表1。
2.5多元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轻症新冠肺炎和重症新冠肺炎组各参数比较中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模型的建立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进入模型的且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主要有年龄,合并糖尿病,入院时体温,入院时测得IL-6值。上述指标系新冠肺炎转为重症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3。
 

3讨论
自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病毒的确切来源、发病机制等还不明确,现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也没有得到一致的证实。安徽省截至2020年3月4日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990例,已治愈出院970例,死亡6例。我们收集了安徽医科大学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安徽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168例病例资料加以分析,以期对本地区新冠肺炎的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因为新冠肺炎患者一旦转为重型甚至危重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将明显提高[5]。因此我们也分析了新冠肺炎转为重症的影响因素,以利于指导今后类似疫情的处置并对疫情尚未控制地区的治疗提供借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至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后颁布了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自第五版之后将新冠肺炎临床分型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4]。其中轻型和普通型治疗相对简单,以隔离、对症治疗为主,避免其病情的重症转化是治疗关键。而有学者认为将重型和危重型统一称为重症型分类,有利于医护人员提高对这类人群的警惕性,在重症进展早期,集中优势力量与资源进行救治[6]。因此,本研究纳入的168例病例将轻型和普通型汇总为轻症组,将重型和危重型汇总为重症组,然后加以对照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冠肺炎发患者群主要集中在18~60岁之间,占75%(126/168)。主要与本组病例中武汉务工返乡青壮年人群占了较大比重,且青壮年人群活动范围广等有关。10例18岁以下未成年人均在轻症组,与第6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指出的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的结论一致[4]。本组资料显示重症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轻症组,且年龄系新冠肺炎病情加重的独立影响因素。老年人自身免疫力相对减弱,脏器储备功能较差,而已有的新冠肺炎病理解剖结果显示冠状病毒可对多器官造成损害[7]。因此临床中需高度关注老年患者的病情变化。本研究显示19.7%的轻症病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而重症组中则占41.9%。与Rodriguez-Morales等的Meta分析结果一致[8]。糖尿病本身可导致多器官系统损害,同时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更易导致继发二重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合并糖尿病明显增加了新冠肺炎的病死率[2]。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合并糖尿病是新冠肺炎可能转为重症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因此,国家卫建委颁布的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9]中也指出,年龄>60岁、合并严重慢性疾病以及免疫抑制人群等应按重型病例管理。
与轻症组相比,本研究中重症组有更多的患者初诊时就诊于诊所或社区医院。分析原因,本组病例中第一代病例占了较大比重,发病较早。而疫情之初诊所和社区人员可能存在培训不到位,对新冠肺炎认识不足,加之诊所和社区医务人员自身知识的相对缺乏,导致对新冠肺炎不能早期诊断与治疗有关。本研究发现,轻症组和重症组病例出现症状距就诊的时间并无差异,但与距确诊的时间相比,重症组明显长于轻症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此问题。
已有的研究结果均显示[8],发热和咳嗽是新冠肺炎早期最典型的症状。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除此之外的症状还包括乏力、咽痛及腹泻等等。上述症状在轻症组和重症组之间并无差异。但重症组入院之初的平均体温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结合对两组患者入院时的CT影像学结果分析发现,重症组CT检查提示肺部多发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轻症组。因此,新冠肺炎早期出现高热可能预示着肺部病变的范围更大,病情更严重。本研究后来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也证实,入院时体温是新冠肺炎后期发展为重症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本研究回顾分析了患者入院第一天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发现,本组病例白细胞下降的患者比例并不高,仅占26.2%(44/168),但淋巴细胞比例减少者约占半数(79/168);但同时也发现白细胞升高的比例仅占4.2%(7/168)。因此,结合体温、影像学改变及流行病学史等指标,早期血象白细胞不升高仍是有很强的诊断价值。炎症指标方面,本组病例均有半数以上出现CRP(65.5%,110/168)、IL-6(69.6%,117 /168)升高。且重症组这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轻症组。当前研究认为细胞因子风暴是新冠肺炎由轻型转为重型,由肺单一器官功能损害转为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病理生理基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调节失控,炎症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形成一系列自我放大的细胞因子激活级联反应[10、11]。重症患者的IL-6、IL-10、TNF-α等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可能与预后不佳相关[12]。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冠肺炎诊治方案(试行第七版)也因此推荐将针对IL-6的托珠单抗治疗用于重型新冠肺炎患者[1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入院时IL-6明显升高是病情可能转为重症的独立预测因子之一。
本组病例入院时反映肝、肾及心脏功能的多项指标,包括ALT、AST、CK、BUN、Cr等大多均无明显异常。与本组患者平均年龄相对较低,就诊较早等因素有关;但重症组上述指标的均值仍是明显高于轻症组的。新冠肺炎病毒可直接或通过炎症因子爆发等对多脏器功能造成损害,因此在早期抗病毒治疗时应关注器官功能的监测和维护,尤其针对本研究筛选出的高龄、合并糖尿病、早期高热及IL-6明显升高的重症高危患者。本组资料显示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入院时D二聚体(0.80±1.07 vs 0.38±0.34)明显高于轻症组。李绪言等指出在警惕新冠肺炎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同时,需考虑D-二聚体与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14]。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救治专家组推荐应用抗凝治疗直至D-二聚体恢复正常[15]。
本组168例新冠肺炎患者后期有4例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治疗而发展为危重型病例,但最终所有患者全部治愈。重症组病例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轻症组。我们通过此次研究筛选出重症新冠肺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为今后处理类似疾病及尚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地区做好重症患者的预警及干预提供参考;同时本次研究的结果也提醒今后处理类似疫情时应及早加强对初级医疗机构的培训管理。此外,本研究纳入样本量仍偏少,可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偏倚。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应急办公室.http://www.nhc.gov.cn/ xcs/yqtb/202003/ 6e02433f7786402d8ea162fb5b80b5a0.shtml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45-151.
[3] 安徽省报告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安徽省卫健委网站.http://wjw.ah.gov.cn/xwzx / gzdt/ 51946481.html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国卫办医函2020〔145号〕.
[5] Yang X, Yu Y, Xu J, et al. Clinical course and outcom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ARS-CoV-2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single-centered,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J]. Lancet Respir Med, 2020, 8(4):e26.
[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管理专家推荐意见.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06:网络预发表.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0.0026
[7] Xu Z, Shi L, Wang Y, et al.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COVID-19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Lancet Respir Med. 2020, 8(4): 420-422.
[8] Rodriguez-Morales, et al. Clinical, Laboratory and Imaging Features of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ravel Med Infect Dis. 2020, 13: 101623. [Epub ahead of print]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EB/OL]. (2020-02-18)[2020-02-18].
[10]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急性肾损伤诊治专家共识,[EB/OL],2020-02-03
[11] Chen N, Zhou M, Dong X, et a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J]. The Lancet, 2020, 395(10223): 507-513.
[12] Gong J, Dong H, Xia Q,et al.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Disease Severity and Inflammation-relate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Pneumonia. Med Rxiv preprint doi: http//doi.org/10.1101/2020.02.25.20025643.
[1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国卫办医函2020〔184号〕.
[14] 李绪言,杜斌,王宜姗,等. 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思考(二)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43:网络预发表.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00224-00159
[15] 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救治专家组. 上海市2019冠状病毒病综合救治专家共识.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0, 38 (2020-03-01).DOI: 10.3760/cma.j.issn.1000-6680.2020.0016.[网络预发表].
 


DOI号:10.3760/cma.j.issn.1671-0282.2020.07.003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临床特点 重症 影响因素 白介素-6



  • 引证文献(引用了本文的文献)
  • 1) 杨建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康复患者精准管理策略与实践思考[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0,43,11:1409-1411
  • 2) Meng-Jie Geng.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ing severe COVID-19 in China: an analysis of disease surveillance data[J]. 贫困所致传染病(英文),2021,10,:48
  • 3) 季赟. 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性凝血病的认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3:261-264
  • 4) 侯林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非重症型与重危症型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21,41,1:66-70
  • 5) 沈梦媛.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J].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22,22,3:249-254
  • 6) 沈鹏. 姜黄素对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致肾纤维化的影响[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9:1229-1235
  • 7) 孙颖. 分时分级管理实现方舱医院批量新冠感染者高效应急救治[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8:1110-1115
  • 8) 顾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和临床特征与转归的关系[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2:257-259
  • 9) 周澧.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异常机制与中医血瘀证候[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2,32,1:89-96
  • 10) 董旭. 高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临床意义及与合并基础疾病的相关性[J].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43,9:1037-1043
  •